2022年02月18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建设旅游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目标。建设文化强国,旅游业应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丰富中国旅游底色,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富民,建设旅游强国。

□ 吴海南 杨书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目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建设文化强国,旅游业应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022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已经名副其实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但也要看到,与美国、西班牙、法国等传统旅游强国相比,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还需提高、供需矛盾还较突出,距离世界旅游强国的水平仍有差距。此外,过去两年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旅游业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党的领导下,丰富中国旅游底色,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富民,建设旅游强国。

一、不忘初心使命,丰富中国旅游底色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奋斗历程以及民族复兴规划,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提供了鲜明的旅游底色。

红色是中国旅游的鲜明底色之一。党的奋斗历程为中国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为反抗“三座大山”的压迫,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那些铭刻着革命精神的遗址,吸引着和平时代的广大群众前往凭吊、学习。与此同时,党为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活动,这些活动带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绿色是中国旅游的鲜明底色之一。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设旅游强国,必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能涸泽而渔、不顾子孙后世的福祉,“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还需要看到,“绿色资源”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原生态、未经工业文明改造的自然旅游资源,更能吸引人们探索自然,与天地融为一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将是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议题。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旅游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加强旅游的“内循环”,抓牢“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战略机遇,从两个层次促进国内旅游消费。一个层次是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国内旅游,吸引国内游客异地消费;另一个层次则是发展短途旅游、挖掘沉浸式旅游服务项目,促进本地旅游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刺激就地旅游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进出境旅游,推进旅游的“外循环”。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进出境旅游是国际传播的民间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交流形式。高质量发展进出境旅游,既要创造旅游业的经济收益,也要发挥旅游业的外溢性,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旅游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要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协同促进。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从根本上看,旅游属于精神消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加强文旅融合,促进旅游的供给侧改革,才能高质量地发展旅游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旅融合,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挖掘出文化的闪光点,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消费。文旅融合,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出更适合的旅游形式,综合运用文化、艺术和科技手段及参与、互动、体验方式,提高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旅融合,还需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好文化资源,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的,“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旅游富民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旅游富民,一方面,要通过发展旅游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包括精神生活的满足。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精神消费的重要形式,旅游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发出符合人们需要的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旅游富民,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人民群众提高收入。旅游是一种经济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分配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要完善旅游业应急管理机制,保障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收入的稳定。还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利用经济发展刺激旅游需求,同时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居民增收的目标。

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了党的百年历史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旅游业作为新时代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休闲度假时间增加、旅游交通和设施建设改善之后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形式,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目标;建设旅游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

2022-02-1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目标。建设文化强国,旅游业应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丰富中国旅游底色,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富民,建设旅游强国。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2032.html 1 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建设旅游强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