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小针线秀出大幸福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卞成飞

□ 边锋 高雯雯

“不能让老一辈的手艺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了!”这是“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项目第五代传承人卞成飞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费县手绣风格古朴,以虎头鞋、虎头帽、绣花肚兜、保健耳枕、沂蒙香荷包等为载体,色彩艳丽、针法丰富,是民间传统的吉祥物。在荷包内填充天然中药,具有安神通窍的效果。

“家里长辈都是手艺人,自己也喜欢针线活,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做手绣,一点点成长到现在。”卞成飞说。

24岁时,卞成飞成立了自己的“老土手工艺作坊”,28岁申报临沂市级非遗项目,29岁成为临沂市级非遗传承人,36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成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项目第五代传承人。

随着手绣事业不断发展,为了让更多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卞成飞加入了以手绣助力脱贫攻坚的队伍。

费县崔家沟曾是山东省级重点贫困村。2016年,卞成飞在村里设立扶贫工厂,对部分村民进行手绣孵化教育培训,采用“培养+传承”的培养方式、“固定+灵活”的就业模式,累计带动贫困户、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5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2万元。

84岁的李中英老人,在车间绣花已有6个年头。“以前在山上,除了跟老头一块种地,就是回家做饭喂羊。现在不用种地了,还能挣钱。孙女考上大学,我拿了1万块钱,全家人都很高兴。”她说。

2009年至今,在卞成飞的带领下,以费县手绣项目为依托,费县成立了6个手绣扶贫车间、2处就业孵化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瑞典等十几个国家。

“这几年,相关主管部门给我们免费提供了很多展示展览的机会,让更多人认识了费县手绣”,卞成飞说。2018年,她应邀赴瑞典、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新西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参加在当地举办的中国非遗手绣教学传承活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费县手绣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继承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卞成飞大胆创新。截至目前,她原创设计制作的手绣作品有24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举办手绣公益培训课堂590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6万余人次,学员到基地参观学习、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她还带动了费县及周边地区妇女、残疾人等5000余人就业创业。

从爱好到事业再到传承,卞成飞与手绣相伴已有20余载。卞成飞说,下一步,她们将在费县崔家沟村建设非遗小镇项目,打造集非遗手绣生产、培训、展示、研学及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10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2022-01-27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卞成飞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2597.html 1 小针线秀出大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