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国源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到泉州,一定要游清源山。
我们到达泉州那天,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雨,以为第二天的清源山之行就要搁浅了,没想到早晨起来,雨已经变成了蒙蒙细雨。我想起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作者登泰山时遇雨,得以观赏到雨中泰山的奇特风光,于是,我们决定雨中登清源山。
我们打着素雅的碎花伞,很早就到了清源山下。抬头望去,雾气已经完全将山峦遮住,真的是云雾缭绕,恍如仙境。这时候雨已经变成了若有若无的毛毛雨,置身雨雾中,我们也有了飘然若仙的感觉。我和女友相互偎依着,慢慢踱进山门,只见满目青翠,新葺的石板小径被雨水清洗得一尘不染。此刻,我们远离了都市喧嚣,尽情享受着这天然氧吧的清新和湿润。
进山门不久,我们就看到了闻名天下的老君岩造像。石像雕工甚是精湛,从远处看,都能看到“老君”道袍上的褶皱,他的胡须也似乎在风中飘拂。“老君”慈眉善目,注视着我们,微翕着双唇,似乎喃喃低语,又似欲言又止。这位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智者,如何会在此处安家落户呢?山中空寂,无人回答。
顺着蜿蜒的山路向前,我们进入茫茫林海。在这细雨霏霏的清晨,曾经游人如织的清源山如此寂寥,我们只听见飞鸟的鸣叫和彼此的呼吸。继续往前走,道路由刚才新葺的石阶变成了崎岖不平的石板路,两侧怪石嶙峋,雾气从远处的林莽间幽然飞出,如同《西游记》里的妖精摆下了迷魂阵,等待着唐僧自投罗网。我们心里一紧,有些忐忑,但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努力攀爬。想想古时候,也许连石板路都没有,郦道元、徐霞客等人,又是怎么突破千难万险,感受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呢?
快到弘一法师墓塔时,耳边传来幽然悲怆的《大悲咒》,终于有了人的气息,我的心情也放松了。山回路转,空山寂岭之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古朴典雅的小庙,前后不过一重院落,没有过往香客,只有台前供奉的庄严玉佛、供桌上燃烧的朱红明蜡,还有一位在院中扫水的老僧。
我们行走在空寂的山间,不时有清泉从石缝间汩汩流出。《论语》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好山好水的圣地,自然会吸引无数仁者智者乐此不疲地来此修仙问道。想当年,蔡襄在此漫步,朱熹在此布道,李贽在此缓歌徐吟,俞大猷在此试胆炼石,更有数不清的迁客骚人、高僧名道在此走过。脚踏这片神奇的土地,蓦然回望,禁不住思绪万千。
我们在泉水边席地而坐,倾听泉水叮咚,蝉鸟喁语,偶尔舒展一下衣袖,想象着羽化飞仙的妙处,这一份清幽,这一份惬意,都写进了王维“空山新雨后”的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