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市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牡丹江市海林市杨子荣烈士墓及剿匪遗址—牡丹江市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处,有一条极普通的河——乌斯浑河。它是牡丹江支流,全长140余公里,由南向北纵贯林口县大部分地区。
乌斯浑河,满语意为“凶猛暴烈的河”。其实,平常的日子,它只是一条平静的能蹚过去的水沟,但涨水后,它却一反常态,暴虐肆意,变成水深过顶、百米宽的汹涌大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乌斯浑河”。
和很多河流一样,乌斯浑河不知在不息的岁月中流淌了多久,也不知在河畔曾发生过多少平常或不平常的故事。但是,当1938年10月的那天与乌斯浑河相遇,历史便永远记住了这一天、这条河。
那天凌晨,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西征部队返回刁翎地区寻找军部,行至柞木岗子山下,准备渡河时,遭到日伪军包围。随军行动的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本可以避开敌人,却主动出击,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与日伪军英勇战斗至弹尽援绝,宁死不屈,投江殉难,谱写了一曲闻名中外的抗日悲歌。那时,她们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都是像花儿一样的年龄,却那么早地就陨落了,化水而去。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八位抗联女战士的殉难地——乌斯浑河东岸、小关门嘴子西山坡,建起了纪念碑。10米高的花岗岩碑体上,镌刻着抗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纪念碑东侧,是占地2000平方米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同样的灰色花岗岩墙体,中部凸起,两侧呈波浪状展开,寓意八位女英雄为了民族的尊严与独立,投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
来到纪念馆,只见八位女战士的半身塑像赫然而立,坚硬的金属,象征着那段艰险岁月对八个女孩子的精神锻造。巾帼不让须眉,她们走向战场,全力担当起女性所能担当的一切,除了经受生与死的考验,还要承受比男性更多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艰辛与磨难。经历白山黑水间的战斗,绕指柔终成百炼钢。
走进纪念馆,就走进了“九·一八”后沦陷的东北,走进了抗联“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绝境中的苦战。黑色的墙体犹如那一段冰冷灰暗的记忆,墙上的一帧帧旧照片、500多件藏品——枪炮、弹药、书信、简陋的生活用品,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抗联将士们的奋起抗击,八名女战士血火洇染中成长的青春背影和模糊的年轻面孔……
这不只是历史的回放和缅怀,更是一种铭记——铭记生命,铭记抗争,铭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作为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的一部分,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