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7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记者手记

在孩子心田播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

□ 张玫

“我给孩子报了个古籍体验的研学旅行团,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看书,特别是有专业人士带领孩子们参观‘《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还有上国学课堂,用毛笔抄写《永乐大典》。只是有点担心孩子太小看不懂。不过有上次故宫研学的经历,还是挺想让孩子多参与这类活动的。”同事兴奋地说起她给孩子的周末安排。

正埋头写古籍保护新闻报道的我立刻激动起来,并联想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的话——让古籍里面的知识、故事、思想等进入人们的大脑,让古籍融入人们的生活,通过“人”这一载体把古籍传承下去,实现传承性保护。参加古籍研学活动的孩子,正是这样的“人”呢!于是询问同事更多细节。

同事家的小朋友今年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她之所以选了这个体验古籍书香的研学团,主要是因为上次孩子参加故宫研学团的表现让她倍受鼓舞。“真是没有想到,孩子居然能特别认真地听研学老师的讲解,对老师讲的内容特别感兴趣,记住了不少东西,而且竟然全程跟下来了!那个路程,大人走下来都觉得累呢,真是不能低估孩子的潜能。看到同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古籍体验产品,于是就想试试看,即便孩子太小看不懂,让他感受一下,能在他心里播下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一件好事。”

同事说,身边有不少家长给孩子选择这类传统文化的研学旅行团,上次去故宫的团里有两个小姑娘穿着汉服,特别漂亮。故宫里有好多穿汉服的年轻人,男生女生都有,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了。

为那家以传统文化研学活动赢得回头客的旅行社高兴之际,我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典籍课堂”招生的消息,其中的“探秘纸与书”专题夏令营、“我是小小讲解员”《永乐大典》主题班和“知行合一”《论语》精读班,招生对象是7-15岁的青少年,前两个为期六天,后一个为期12天。

据介绍,“探秘纸与书”专题夏令营是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发的最新课程,将纸文化与典籍文化互相融合,既介绍纸张产生的历史背景、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不同产地的纸张类型等,也包含经典的古籍装帧、雕版印刷等内容,还设置了古籍修复通识课程,配合传统手工体验,在知识传授和动手实操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更为全面、立体地理解古籍的构成,懂得如何保护典籍,为什么要保护典籍,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自信。

“我是小小讲解员”《永乐大典》主题班,学习的重点是“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据了解,“我是小小讲解员”是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经典品牌,除进行实地讲解培训外,本期主题班还增设了四节专题课,深度解析展览,提倡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将融入戏剧体验教学,由学员们扮演历史人物,以情景沉浸式讲解的形式呈现《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让学员们在深度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组织古籍研学活动的旅行社、开发“典籍课堂”课程的博物馆、成立基金支持古籍保护宣传推广工作的科技公司……各方力量正在推动古籍融入大众生活,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将更深远地影响广大青少年的成长。

“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延续三代以上、继续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并被赋予当代价值和意义的文化。”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希尔斯对传统的经典定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认为,了解历史、学习中国文化,很难说具体有什么用,但这种“没有用的知识”,就像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是有大用的。好的知识不像目的明确的工具箱随需随取,它是一种储备,等待关键时刻被亮出来。

这个暑假,让孩子来一场古籍体验之旅吧,相信他(她)由此获得的知识,会在某个关键时刻被亮出来!

2021-07-07 张玫 ●记者手记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7843.html 1 在孩子心田播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