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东风
去四川木里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每次想起,还是记忆犹新。
清晨的木里笼罩在水汽轻纱中,有几条雾带,像河流一样在小城上空飘动,流向山间的空旷里。推开酒店的窗户,青翠扑面而来,带着潮湿,立刻滋养了城市里久用干涩的双眼。酒店临河,窗下传来水声,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恣意流淌。这一情状,打通了眼睛、耳朵、鼻子和心灵间的交感。
窗外是木里河。发源于理塘一处雪山的理塘河在流经木里时,被人们称为木里河,也叫小金河。我忽然想起,刚出西昌时,汽车跨过的那座桥叫大金河桥,当地人把雅砻江那一段叫作大金河。这一大一小两处金河的坐标,相隔了近300公里。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的向导选择了一条捷径前往寸冬海子。这条路很难走,有很长一段是土路,前阵子可能下过雨,车辆驶过泥泞路面留下的车辙风干后,形成一道道土棱。我在车上随着这些轨迹前后左右摇晃着,遇到深坎颠簸,还会瞬间从座位上腾空一下。我抓紧了车门内框上的扶手,车厢里的女士们不时发出尖叫,本来早起犯困的个别乘客,被如此一折腾,已彻底清醒。驾驶员是个藏族小伙子,看到车里众人的反应,在某个时刻故意炫起了车技,腾挪跌宕之间,又引起一阵惊呼。我和他对视了一眼,他黝黑的脸上流露着自信的笑容,他在以自己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
不知是谁开了个头,唱起了藏族歌曲。不一会儿,一车人都加入了唱歌的队伍,一首结束,大家还会发出一阵欢呼。就这样一首接着一首,歌声从车窗传出去,回荡在山间。
歌声停止的时候,汽车已抵达康坞山顶一处空旷的天然平台。极目远眺,寸冬海子在连绵起伏的远山怀抱中安静地休憩。湖中水量不多,依稀可以看到丰水期湖水在岸边留下的痕迹。灰黄的草岸向外延伸着,几头牦牛仿佛静止不动地立在草甸。
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平台前往山中谷地,在山坡转弯处,看到远处金黄色的屋顶,那是康坞大寺。建于17世纪的康坞大寺是木里三大寺之一,在山谷中翠绿的草地和曲折委蛇的细流衬托下格外显眼。
1922年起,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多次深入滇、川一带考察,并通过《国家地理》等向外界展现了大量这一地区的自然及人文风貌。受其启发,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写成《消失的地平线》,为世界带来“香格里拉”一词。
据说,洛克曾三次抵达木里,并向世人描述了他眼中政教合一的“木里王国”。有人说,现今康坞大寺旁的建筑旧址可能就是当年土司行宫的遗迹。洛克从丽江出发,经木里、亚丁,最终抵达稻城的线路被命名为“洛克路”,是世界徒步探险者心中的传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