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9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乌镇之夜

□ 周锋荣

在暖色灯光的笼罩下,乌镇河边的屋子轮廓清晰可见,屋檐下的灯笼随风摆动。一艘艘乌篷船古色古香,缓缓行进在水面上,像划破了一河碎银。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河两边的水上建筑摇曳在清河底,展示着宁静与优雅。

雨天的乌镇,视线所及,朦胧中尽是水墨中的天青色,如坠云雾,衬映得它有些许神秘。西栅灯光夜景最集中的地方,是西市河。老建筑屋脊线的起伏、楼亭的飞檐翘角、反宇的鳞次栉比,被灯光映出了建筑的棱角美。一盏盏灯火像一只只萤火虫,飞舞于人们的想象中,水影与河畔的灯火楼台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多彩的夜景画。

走在小镇的小石路上,感叹照片上看到的乌镇,远不及亲眼所见的震撼。拍摄夜景时,发现图中景物难于体现肉眼看到的效果,只好再拍些热闹的店铺和拥挤的人群。

街道所见,人来人往,皆是笑颜,一张张年轻蓬勃的脸,在夜色下比白天更有激情。提灯走桥是乌镇独有的浪漫活动,人们提着花灯或者发亮的饮品穿梭桥上,熙熙攘攘,宛如盛唐的元宵节,花灯如龙,光影变幻。以至于不得不安排一位警察,在栏杆较低的石桥上执勤,不断提示行人走中间些,以防掉进河里。

仰视花灯与夜空时,不自觉生出一种奇妙的穿越感。如果不是看见身边穿着现代服装的游人,还真怀疑是穿越到以前的哪个朝代。

梆子声和“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声突然响起,一位穿着印有“更”字衣服的老大爷迎面向我走来,把我瞬间拉进了梦呓般的古代打更场景。

同伴告诉我,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除了向人们通报时辰外,还履行警惕烛火、提防偷盗的保安职责。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都要守着滴漏或燃香,掌握准确的时间。

一阵阵香气袭来,便知进入了西栅大街西段的“小吃一条街”。只见几家小吃摊位前,队伍排得满满的。乌镇定胜糕,颜色绯红,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读书人考状元,亲朋好友都会做几笼定胜糕送行,表达良好祝愿。姑嫂饼也是乌镇的传统名点,已有100多年历史,民间传说它是因姑嫂二人斗气而成的。

我爱看外面划过的小船、身边明灭的灯火,乐意回到古代酒庄一杯茶、一壶酒的意境中。

这个夜晚,在我眼前不断重复播放芬芳的清新。当代生活的高压下,思维、肌体常常会变得麻木而迟钝,需要找到一个放置自己的地方。我只是这个夜晚的过客,又将把自己投放到延伸的时空中。

乌镇之夜,像一坛陈年米酒,舒适安详,温情迷人,散发着久久的魅力……

2021-06-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6741.html 1 乌镇之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