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7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广西武鸣:古老山歌唱出壮乡新风貌

群众在歌圩上唱山歌 林艺 摄

□ 孟萍

4月1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2021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伴随阵阵歌声,千人武术练起来,千人竹竿舞跳起来,武鸣再次展示了壮乡歌圩的魅力。

自1980年起,每年农历三月三,武鸣都举办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是武鸣区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

千年歌圩历久弥新

武鸣区是壮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拥有“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城区”“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等荣誉称号。

武鸣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庞前辉介绍,“壮族三月三”歌圩以歌为魂,山歌是武鸣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因山歌而形成的壮族歌圩文化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近年来,武鸣区党委、政府大力弘扬优秀壮族文化传统,全力打造“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品牌。

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期间会举办山歌擂台赛、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等独具壮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及火爆的经贸活动,吸引八方宾客循歌而来。同时,武鸣不断创新歌圩举办模式,让节目活动进景区、乡镇、村屯,全景式展现壮乡风情,扩大壮文化影响力。通过“旅游+”,武鸣形成了“歌圩带动、生态推动、项目带动”的融合发展喜人局面,城区文化旅游渐入佳境。

乡村旅游因歌而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诸多慕名而来游客的感受。武鸣区罗波镇是骆越文化发祥地,每年“壮族三月三”,小镇举办的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就会吸引10万余人参加,其中,不乏东盟各国寻根问祖的游客。

武鸣区还在景区和乡村旅游区举办各种壮乡民俗文化活动,让歌圩带火乡村旅游。其中,自治区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伊岭溪谷示范区里,伊岭岩景区举办的壮民族记忆展、花花大世界景区举办的民俗文化与体育竞技活动,乡村旅游区大伍屯举办的脚斗士大赛、伏唐屯举办的斗鸡斗鸟项目、生力军农庄举办的亲子活动和壮家美食制作活动、康佳龙农庄举办的壮族相亲及歌圩活动、纳天山庄举办的壮族采茶节等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处处有美景,村村有商机,据悉,伊岭溪谷示范区目前日均游客量近2000人次,年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目前,武鸣区共有246个“一地一节”民俗文化节庆,村村有节庆,天天有精彩,传统民俗与采摘游、亲子游融合,深受游客喜爱。

借助“壮族三月三”歌圩的优势,武鸣区深挖壮族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建设“我国著名的以壮文化为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打造“壮族三月三”“养生大明山”“壮乡旅居地”三张名片;以南宁—武鸣—大明山旅游带的开发,带动全区旅游发展,形成旅游产业聚集区,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由点向面的突破,让分散的旅游村屯“点”串成“珍珠项链”,丰富武鸣旅游内涵。

结合城乡统筹规划,武鸣区正在打造一批旅游城镇、乡镇。其中,城厢镇将打造成为武鸣旅游集散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壮乡风情之城;双桥镇将打造成为以秀美山水、锦绣乡村为特色的旅游名镇;罗波镇将打造成为中国古骆越、龙母文化旅游名镇,环大明山旅游圈重要节点;两江镇将打造成为生态度假旅游重镇;马头镇将打造成为骆越文化、壮乡民俗研学旅游地;府城镇将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名镇、门户型旅游城镇。

歌圩期间举办的商贸活动还成为武鸣区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其中,武鸣区正在建设的灵水壮乡文化小镇、武鸣骆越文化小镇、广西壮都等超百亿元大项目都在歌圩上签约落地。目前,武鸣旅游已进入良性循环,签约的旅游大项目近10个,总投资达325.88亿元。

文化传承成果丰富

据了解,今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开幕式、《壮乡欢歌》文艺演出、“非遗记忆”、非遗美食潮玩等几大板块都突出展示了武鸣独特的壮民族文化元素和非遗传承保护成果。特别是武鸣壮族山歌、武鸣壮族服饰、武鸣岳鼓、武鸣壮族抢花炮、武鸣壮族抛绣球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壮族三月三”歌圩焕发了迷人的光彩。而在武鸣高中、民族中学、红岭小学等学校,通过开展跳竹竿、抛绣球、板鞋舞、演唱山歌等非遗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今年“壮族三月三”,还有全国百名主持人到武鸣赶歌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之声主持人武金鑫说:“这次赶歌圩让我了解了壮族文化,壮族同胞能歌善舞,壮族美食众多。尤其是很多壮族小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完好地将本民族文化传承下来,让我感到十分欣喜。”

歌圩不仅传承了文化,更让文化产生经济效益,让群众直接受益,武鸣区非遗美食和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就是成功的例子。

近年来,武鸣区打造了“壮乡风味”餐饮品牌;构建了武鸣“柠檬鸭”美食品牌+七大风味小吃+一大美食节庆+“1+2+N”餐饮空间体系;挖掘武鸣美食老字号;开发出五色糯米饭、柠檬鸭、灵马鲶鱼、府城白切狗肉、八宝鱼生、紫苏炒螺等武鸣“壮乡一桌菜”美食菜肴;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集中举办美食节庆,加大对本地美食的宣传力度,对武鸣的风味小吃进行包装,形成可携带的美食点心。

2019年三月三歌圩上,重达3389斤的五色糯米饭开锅,吸引万人品尝。在“壮乡美食·武鸣特产”展销会中,参展的府城手工红糖、灵马藕粉、纯天然五色糯米饭、沃柑、蚕丝被等“土、特、优”产品,引来21.56万人次参观购买,销售额达4500万元。来自台湾花莲县的游客罗文腾说:“武鸣之行有‘三饱’,饱眼福、饱耳福、饱口福。”

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歌圩,武鸣区还同期举办了“党旗领航·助力乡村振兴电商节”,开设助农文化集市。近年来,武鸣区大力构建“壮乡手信”旅游购物体系,加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培育出武鸣沃柑、清水笋、大明山茶叶、八角等土特商品系列;开发壮家服饰、壮锦、绣球、摆件、挂件等旅游文化商品和纪念品;传承藤编、竹凉席等制作工艺,打造有文化特色、有设计感、方便携带的“壮乡手信”系列特色旅游商品。目前,武鸣区已建立旅游商品O2O展馆,打造“壮乡网圩”武鸣特产电商平台,与农户合作,形成“产业+电商”的旅游商品网络销售渠道。仅“壮乡网圩”平台每年就成功在线上销售旱藕粉5000多公斤,五色糯米饭、馍6000多件,柠檬鸭礼品包装300多袋。

武鸣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文胜表示,“希望凭借‘壮族三月三’平台,传承壮民俗传统,加快推动中国壮乡文化发展。”

2021-04-27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5427.html 1 广西武鸣:古老山歌唱出壮乡新风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