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伯航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牛年春晚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遍大街小巷,也带火了歌曲中的伊犁和那拉提,很多人都想去一探芳容。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距首府伊宁市260公里,被誉为“空中草原”。那拉提,当地人又叫巩乃斯,蒙古族语意为“绿色谷地”,哈萨克族语意为“太阳坡”。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军队沿阿勒泰高原经精河翻越西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让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士兵眼前忽然一亮,只见大片草原繁花织锦,泉眼密布,流水潺潺,犹如另一个世界,此时云开日出,士兵们高喊“那拉提,那拉提”,汉语意为“有太阳的地方”。
赶上春天踏青的好时节,那拉提成为我们出游的首选地。满怀期待的心情,邀上好友乘飞机直达伊宁机场,二十多年未见的大学同窗阿苏准时在机场迎接我们。入住伊犁宾馆,短暂休息后,阿苏开车带我们游览伊宁市,只见道路宽敞,车来人往,高楼林立,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店铺鳞次栉比,商业繁华。
漫步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耳边传来维吾尔族音乐,和着商人的叫卖声。葡萄、雪梨、苹果、巴旦木、干杏、哈密瓜等整齐堆放在摊前,一锅锅清炖羊肉、胡辣羊蹄、奶茶热气腾腾,烤炉上是金黄的羊肉串,还有地方招牌那仁、拌面、烤馕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奶香和肉香,极具西部风情。
第二天清晨,阿苏陪我们在下榻宾馆喝完早茶,驱车向魂牵梦萦的那拉提进发。车子沿着从伊宁市去新源县方向的高速公路行进,一个多小时后,越过巩乃斯河,进入那拉提。窗外杨柳夹岸,溪流纵横,溪水闪烁着万道金光,如梦似幻。徜徉在阡陌纵横的万顷绿海之中,我们忍不住惊叹欢呼。
车入西天山风景区,满目林海草甸,翠绿如毯,一边是绿油油的沃野农田,谷、麦、豆类、油菜、花生、葵花、甜菜等作物一碧万顷,另一边是那拉提的崇山峻岭,势如天然屏障。天山群峰巍峨,林草茂密,莽原若带,蜿蜒起伏,自河谷至峰顶长满了雪松,谁也不与兀峰争雄,谁也不与春色争浓。郁郁葱葱的雪松组成了庞大的绿色纱帐,目之所及皆绿,层层叠叠,深深浅浅,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怕画家也难描绘出如此多元的绿。
山中溪水宛若一条玉带,顺势而下,曲折迂回,在乱石之中撞击出雪白浪花,耀眼夺目。灌木青草参差其间,呈现雄浑原始生态之貌。一桥飞跨山溪,正惊异时,眨眼间车已越桥而过,淹入绿树花海之间。
如果说那拉提峻岭是绿的世界,那么那拉提杏花谷便是花的海洋。春天的伊犁河谷地带,总会带着一丝料峭寒意,西天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那拉提的山谷已被风吹软,处处春意盎然,步步暗香袭人。雪山之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杏花开。满坡杏花争艳斗芳,绽放出那拉提少女般的羞涩之美,映射出那拉提春日的浪漫。那铺天盖地的气势震撼心胸,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观赏那拉提的杏花后,再看其他地方的杏花,总会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
杏花或含苞,或绽放,朵朵娇柔粉黛,簇簇热烈红艳,漫山遍野挂满雪白,谷涧泉边缀满嫣红,春风似拂动千万片胭脂,花香扑面而来,传达着那拉提“塞外江南”的浓烈春意。
几百年来,那拉提杏花谷受巩乃斯河影响,加上天山冰川融水的滋润,上万亩原始杏花树野生生长,生生不息。这里牧草野花遍地,不仅是天然优质牧场,也是蜂农养蜂酿蜜的上佳之地,吸引了疆内外大批蜂农驻足安家,盛产的“黑蜂蜜”药食价值极高,蜂产品驰名中外。
转山转水转杏花,离开杏花谷后,转身踏入又一片大草原,只见它从脚下直向远方铺展开去,仿佛要流入天际。草地上苜蓿花、郁金香、百合花、芍药花、油菜花,繁花相依,花瓣闪着油亮的光泽,赤橙黄绿青蓝紫,装点着柔美的那拉提。不远处,白色的哈萨克毡房星罗棋布,梦幻般地游弋在四野,牧歌声声,炊烟袅袅,哈萨克族少女指间流淌着奶茶的芳香。
春光如帘,草绿花放,景致如画,万种风情。西天山间云雾升腾,让人的思绪穿越时空,仿佛听见古人征战的铁蹄声声,踏破千年雪山草原。静静地站在大草原上,只觉疲惫顿消,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更加淳朴和自然。青翠草原涤荡着凡尘的灵魂,使其纯净通透,一尘不染。
夕阳西下,缓缓落在身后,无声地坠落于大山之外,扯出万道金色霞光,洒下一条条柔和的光线。等到余晖散尽,坐在大草原上小憩,一切都回归宁静,没有一点杂音。没有牛羊的叫声,没有马鞭的挥动,没有雪山闪亮的影子,没有牛粪燃起的炊烟,那拉提的天色渐渐暗去,迎来了又一个漫长的春夜。
踩着皎洁的月光,住进哈萨克族的牧家乐毡房,我们和阿苏一起大块吃着熏马肉、大盘鸡,大碗喝着马奶酒、奶茶。酒足饭饱后,大家来到毡房外,寂静的草原上传来《那拉提的养蜂女》悠扬的歌声:“空荡的毡房,再听不到你拨的琴弦,杏花沟的花,采不出你给的香甜,漂泊的路,你曾是我以为的终点……”凄美深情、如泣如诉的草原心曲回荡在辽阔长空,融入美丽的那拉提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