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芳
湖南西部的凤凰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踏着青石板路,登上苗家吊脚楼,漫步古渡口,透过青砖灰瓦,我对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流淌着的湘西凤凰有了真切的感受。
自古以来,凤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水墨画似的自然风光,更能触摸到小城历经风雨沧桑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饮食文化,给如梦似幻的凤凰城平添了神秘色彩,让人深深眷恋。
行走在古城小巷,沱江两岸小吃摊上的酸汤鱼、血粑鸭、青蒿社饭、手工姜糖、葛根粉、木槌酥、米豆腐、酸汤米粉、牛肝菌炒腊肉等美食让人唇齿皆香,常常赢得游客交口称赞,花上几元或十几元,就可以让你大饱口福。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蒿香社饭。它由糯米、籼米、社蒿、野胡葱、腊肉、猪油、植物油、花生米等蒸煮而成,红的腊肉、绿的蒿菜,每一粒米饭都泛着油光,晶莹剔透,清目爽口。低眉之间,一股奇特美妙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勾起了满嘴食欲,由不得你不快快地夹上一口撮往嘴里,细细地品尝,顿觉柔软而浓郁,美味至极。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每年春分前后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凤凰人十分看重“过社”,每到社日,各家各户都会下灶做上一锅清香四溢的社饭,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社饭做好后不光是自家人吃,还会馈赠亲友,于是这家送过来,那家端过去,互相称赞对方的社饭煮得好。故有民谚说:“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别家的。”景况格外感人,显示出凤凰淳朴亲和的民风。唐朝诗人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清人的《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都让人联想到社日里,农人们兴高采烈地喝着米酒、吃着香喷喷社饭的场景。
社饭的做法并不难,难的是准备食材,必须要采撷春天里鲜嫩的野葱和青蒿。青蒿是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在田头地角、清溪道边肆意生长,幽幽的香味,散发在春天的清新气息中。人们将其采回家去,洗净剁碎,在石板上揉尽苦水,然后放在锅里焙干备用。腊肉要挑那种能闻到烟火香味的带皮五花腊肉,切丁爆炒至浓香。糯米和籼米是村民自种的香糯米和晚稻米,以二比三的比例,用冷水浸泡一天一夜后沥干。把上述食材搅拌在一起,装在甑子里,用大铁锅烧火蒸煮,直到糯米熟透柔软,飘散出诱人的清香味,便大功告成了。
蒸熟的社饭盛在小蓝花碗里,热气腾腾,活色生香,青蒿菜的嫩绿也早在焖蒸过程中丝丝浸入了颗颗米粒中。一碗社饭,通体莹润碧绿,油光发亮,芳香扑鼻,既有糯米的甜香,又有腊肉的烟熏香,还有社菜的清野香,真叫人馋涎欲滴啊,客气什么,赶快动手大快朵颐吧。吃上一碗,但觉鲜、软、嫩、酥、柔、香,真正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美食享受。经常听见客人们喊:老板,给我再来一碗!
蒿香社饭不仅美味好吃,还是一道传统药膳,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清热解毒、祛肿益气、明目降压等作用。出于新鲜,我也特地吃了两大碗,养眼的同时,齿颊间又多了丝丝鲜香的回味,更进一步感受到凤凰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