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5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基诺族的“特毛且”

生活在云南景洪山区的基诺族同胞把春节称为“特毛且”。“特毛且”是基诺语,意为“打铁节”。

基诺族同胞为什么要过这样一个奇特的节日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基诺族妇女怀胎9年9月却一直不分娩,正当她疼痛难忍之际,肚子里的小孩咬断母亲的7根肋骨,从肋下跳了出来。只见他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拿着铁锤,一出生便叮叮当当地打起铁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基诺族人才开始用上了铁器。后世为了纪念这位传播打铁技艺的英雄,便设立了“打铁节”。如今在基诺族同胞聚居的村寨,铁匠仍处处受人尊重。

“特毛且”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整个节日要过3天。每到年终岁尾,基诺村寨中的“卓巴”(寨母)、“卓生”(寨父)敲起“神器”牛皮大鼓,全寨人便会闻鼓而至,聚到寨母、寨父家中。寨母、寨父是村寨中的长者,他们择定吉日后,开始安排节日内容:各家集资购买一头小牛,在过节当日举行“剽牛祭天”仪式。

节前,寨母、寨父要向寨中的铁匠敬酒,并举行隆重的“打铁仪式”。铁匠收拾好自己的铁匠铺,杀一只鸡,将鸡血、鸡毛涂粘在炉子、风箱、铁锤等打铁器具上,再象征性地做几个打铁动作,然后煮鸡吃,吃时,边祭祀边念祷词。

祭祀过后,铁匠给寨中每家每户打刀。寨父派青年人上山捉一对竹鼠送给铁匠,作为新年打铁仪式的礼物和使用铁器的纪念。打铁仪式结束后,寨母、寨父再次敲响家中的“神鼓”,正式开始过节。人们欢快地跳起牛皮大鼓舞。

节日第一天,寨母、寨父指定剽牛人“巴罗”,在广场上当众剽牛。“巴罗”先用刀砍断牛的后脚,在牛未死之前,将牛尾巴割下来,挂在树上,牛肉则分给众人。

节日第二天,全寨人到寨母、寨父家祝贺,每家拎两只竹鼠或每人带一斤米,作为节日贺礼。寨父拿出家中最好的食材招待来客,大家边吃边唱,场面喜庆而热闹。

节日第三天,寨父白天领着寨民巡视道路和界标,修复寨中公共设施。晚上则举行备耕仪式:在院中铺上新鲜干净的芭蕉叶,上面摆放鱼、肉、饭等。先祭鬼神,然后寨父吹响号角,寨民手持火把,用长刀在路两旁象征性砍几下,代表砍树垦荒。

整个“特毛且”期间,最有节日氛围的活动是跳牛皮大鼓舞。牛皮大鼓硕大无比,直径足有半米,黄牛皮蒙面,鼓身由原木掏空制成,两端各有20个木柄环绕鼓身,呈放射状。牛皮鼓有公鼓、母鼓之分,大者为公鼓,小者为母鼓,平时不用,只有过节时才能敲击。敲击时,将牛皮鼓悬在木桩上,用木槌敲打,声音浑厚、通透,回音传播甚远。人们伴着鼓声载歌载舞,尽情欢跳,咚咚的鼓声和粗犷的舞姿,展现出基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那种热烈、激越、兴奋的场面,感染着每一个在场的人。

基诺族同胞崇信万物有灵,“特毛且”的活动内容均是其信仰观念的一种反映。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基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人的感恩,也可以窥见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2021-02-1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582.html 1 基诺族的“特毛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