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鱼是贵州榕江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的一道传统年食,也是其祭祀祖先的一道祭品。
侗寨依山傍水,寨寨养鱼。侗族同胞养鱼基本都是在自家水田里放养,平时既不放饵料,也不投“添加剂”,水田里的鱼以稻花、杂草为食,其排泄物又催肥禾稻,鱼与稻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那鱼是纯野生的,味道独特纯正。
侗乡人在水田养的大多是鲤鱼和鲫鱼。每当春节来临,侗家人便去水田里,用一种特殊的渔具“敞口扣筐”捕捞当年生的鲤鱼和鲫鱼。捕来鲜鱼后,先放在清水中存半天,其间换两次清水,以“清鱼腹”,去土味。然后将鲜鱼去鳞、剖腹、去胆、洗净,沥干水后,整条鱼投入冷水锅中,一般一次投入三四条。锅中加适量的盐、味精、花椒、大蒜、生姜等调料,然后灶下加火。
制作冻鱼,需要“三煮一晾”。“一煮”是在锅中放入鱼和调料后,煮沸,直至汤水成乳白色。“二煮”是在汤水渐白时,取出早已制作好的酸辣椒、豆腐、黄豆等,一并投入锅中,再煮十几分钟,使酸辣椒中的酸味和豆腐、黄豆中的营养充分渗入鱼肉和汤水中。“二煮”过后,用剪子往锅中剪入山上特有的鱼蓼、水芹菜等野菜,然后盖上锅盖再煮,此为“三煮”。鱼蓼、水芹菜等既能增味,又可添香。这次煮出的汤,就是侗家有名的“酸鱼汤”。把煮好的鱼、汤盛到容器内,放到阴凉处冷却,或放到冰箱里冷冻,此为“一晾”。一夜过后,容器中的汤汁和整鱼结成冻状,味道鲜美、可口开胃的冻鱼便做成了。
做得的冻鱼既美观又美味,红绿黄白灰,五色相间,融为一体,颇为悦目,令人顿生食欲。尤其是酸鱼汤凝成的冻儿,颤巍巍,绵嘟嘟,红中带棕,透着精致与朴实。舀一块放进嘴里,舌尖顿时掠过一股浓郁的复合味道:酸、辣、咸、香、麻……简直让人不忍吞下。除了冻儿,鱼肉也浸满了多种调料的味道,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我曾多次品尝过侗家的冻鱼,每次都觉得无比享受。
关于冻鱼的来历,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侗寨首领石大力率兵出征,久而未归,族人煮鱼接风,却苦其无法久放。天神闻讯后,即令天气变冷,让鱼冻结,待石大力凯旋后,依然能吃到鲜美的煮鱼。冻鱼于是诞生了。另一种说法是,侗族先人在迁徙过程中以讨饭为生,某日讨来米饭和鱼,冻了一宿后再吃,感觉味道特别鲜美,于是发明了冻鱼。
如今在侗乡,冻鱼是家家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凡家中来了客人,侗家人都忘不了奉上这道美食款待。过年吃冻鱼,吃的是菜,品的是情,感受的,是侗家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尊崇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