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蚂蚁在路上音乐节

音乐和灵魂 都在路上

蚂蚁在路上音乐节现场

文<仇士鹏

音乐节似乎是夏天的标配。

九月,热意在人间流连忘返,天地在沉默与摇滚间形成了巧妙的平衡,这时候,只要一个音符,就可以挥洒出一片汹涌的暴雨,把热烈的心跳全部释放,让青春与梦想在过去和未来间舞动,我们无限地贴近理想与诗——永远不停止对音乐的热爱,永远不放弃奔跑的愿望,永远对生活怀有孩子般纯真的希望。我们,永远在路上。

几年前的9月,我在合肥三国遗址公园参加了蚂蚁在路上音乐节。那天恰逢阵雨,但也因此,音乐的魅力被更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出来。雨点和音符一起降落人间,水花和歌声一起绽放,嗓子被人群征用,往常无法发出的嘶吼找到了最自由的腔调。

我们站在台下,穿着雨衣,被舞台上紫色的灯光一扫,就融入音乐的意境之中了。那里没有水花,没有泥泞,甚至没有时间,只有人群的共鸣,以及独属于一个人的狂热与宁静。这是音乐节最神奇的地方,它用音乐组成一片波浪,而我们则是其中的浪花与水滴,一起在星河中沉浮,向着夜空,向着梦境的深处漂流而去。但在这其中,我们又不会迷失,而是分外清晰地看清自己的表象、轮廓与影子。

你会想起所有关于青春、理想与梦的词语,你会失去对泪腺和四肢的控制权,好像突然从浑浑噩噩与精神疲惫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更清晰地看见了灵魂的姿态,看见了生活中遗落的星光,看见了时间里尘封的暮色。把孤独和悲伤都交给音乐,它们会被倾听、会被治愈,而我们的心灵也就恢复了澄澈及安宁。

音乐节的表演嘉宾大多不是流行歌手,而是独立音乐人。他们的身上往往兼具尘世烟火以及诗与远方等多重气质,也往往被贴上小众的标签,但正因此,歌迷的黏性极大。我参加过的音乐节不多,所以还没有那份类似于固执与坚守的情结,但当看到歌迷们在音乐里肆无忌惮地流泪、无拘无束地摇摆时,我也有些理解这种属于音乐的约定了。

相比演唱会,音乐节单从舞台上就显得更开放。它没有纷繁炫丽的视觉效果,除了一个背景板,只有两块大屏幕。但它的简单或许更贴合音乐节的气质,它让音乐人与听者靠得很近,也让听者和音乐人靠得很近。

我参加的那场表演嘉宾里有标榜“肆意欢囍”的“肆囍乐队”,有今年参加《乐队的夏天》的“五条人”,有获得过《人民文学》年度诗歌奖的周云蓬,也有被称作独立音乐界标杆性人物的李志。我印象最深的是逃跑计划和谢春花。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我跟着人群一起大合唱,一边回忆着自己的“一万次悲伤”,一边在眼泪映射出的光里寻找着方向。夜空中的星不知是在流浪、逃跑,还是在投奔?它抚慰着无数人的悲伤与落寞,也照亮了人们的宁静、希望与心愿。在眼角的余光里,我看见大家脸上有各种表情,但都噙着泪水。歌曲尾声时的欢呼是献给乐队的感谢,也是对自己的释放与抚慰。

而谢春花则更偏向文艺与清新。一首《我从崖边跌落》,让久坐的想象力腾空而起。想象着自己带着一壶酒,坠落苍茫林海、浩瀚星河,却又最终落入红尘万丈。民谣就像一个引子,可以让每一个听者用自己的经历去拓展、去延伸、去实现、去完成、去诠释。出发与回到,都是我们自己,但岁月的弧度,却已经有了些许不同。

趁着秋凉还在路上,去感受一场音乐节吧,为夏天补上一份酣畅淋漓的放肆,哪怕筋疲力尽,也要狂欢!

由安徽鑫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蚂蚁在路上音乐节”已连续三年在合肥庐阳区三十岗“三国遗址公园”举办,作为“音乐与生活完美融合”的标识性音乐节品牌,举办三年期间,观看人数累积超过12万人次。来自全国的众多知名音乐人和乐队,如陈粒、房东的猫、新裤子、逃跑计划等,都曾携手在这个舞台上为观众带来震撼的体验。

图片由蚂蚁在路上音乐节主办方提供

2020-09-01 蚂蚁在路上音乐节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231.html 1 音乐和灵魂 都在路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