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寨英的灵魂

□ 叶梅玉

寨英。轻轻唤一声寨英,如同唤一个熟识已久的女人的名字。我们一脚踏进贵州省松桃县寨英古镇,恍惚进入历史的隧道。

被细雨打湿的寨英古镇就这样以一种静默、庄重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线。它肃立于寨英河畔,远离喧嚣的红尘,远离热闹的松桃县城。据史载,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儿子朱桢率十万征蛮大军来到寨英,在此地驻扎军队,修建码头,筑立城墙。站在城门外,怀想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如今,这里一片宁静、祥和。

马头墙,小青瓦,徽式飞檐。600多年的徽派建筑井然有序,参差错落,一一涌入眼帘。

城门由一块一块方方正正的青石板垒成,上面长满了青苔,石板上纹路层层叠叠,凹凸不平,满是岁月的沧桑。大门顶部的石头上刻着依稀可辨的一柄长剑,据说是为了斩除河里的妖孽,以保古镇百姓平安。这里家家户户,大门顶上都刻有八卦图,震慑邪恶、以求平安的寓意不言而喻。

行走在僻静的巷道里,静谧得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古墙的缝隙里缀满了野草,一座紧挨一座的古旧木屋大多敞开着,探头朝里看去,或明或暗的光影交错着。陪同我们的松桃县文联主席说,可以随意进去看看。我们轻轻推开一扇半掩的红漆斑驳的大门,大门由厚重的楠木制成,门槛是一块长条石块,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楼横枋上雕饰着花卉,显得高雅华贵。承门柱的一对雕花抱鼓石上的花草图案栩栩如生,虽然经历了600多年岁月的剥蚀,宅主昔日的富足依稀可以想见。

走进庭院,经过一厢房,再往里走,便是天井了。仰头望去,从四四方方的天井上空洒下一片明丽的光影,照亮了后厢房。四合院内,靠墙角有一道排水沟,下大雨时,雨水就从排水沟流进阴沟,取肥水不外流之意。

再往里走,便是主人的睡房了。屋檐下的木梁上晾晒着几件蓝布衣裳,木格窗子紧闭着,悄无声息。屋里未见人影,但收拾得整整齐齐的锄头、耙子、镐头等各样农具,一件一件靠墙壁摆放着,打扫得一尘不染的石板地面,处处可见主人的精明能干。

穿过古韵悠悠的小巷,我们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走走停停,一路看过去。高大气派的茶楼、商号、盐号,做工精致的门罩、窗楣、窗花,粗壮的梁柱……窗槅子雕的菜蔬瓜果,寓意年年五谷丰收,无不彰显这里曾经的富足繁华。

有三两个老妇人坐在木屋前,脚边随意散放着刚挖的野菜,她们一边择野菜,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脸上洋溢着知足和快乐,那份悠闲,那份与世无争的散漫,深深地浸透于古镇的寻常生活中。他们把日子过得风轻云淡,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我流连于一户人家的大门前,目光久久停留于门楣上的一副对联:说什么新年旧岁,还不是今日明天。横联为:生日快乐。这简单朴素的对联,蕴含着哲理,寄寓着深意,写意着这方热土这户人家逍遥世间的大智慧。无须去探寻寿主的心思了,我的目光轻轻掠过这红底黑字,掠过闲散的人们,不禁心思恍惚起来,那一世的富贵荣华,那一世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

轻轻悄悄地走出寨英古镇,仿佛怕惊扰一个沉睡中的梦。蓦然回首,这座古镇恰似一名高瞻远瞩胸怀韬略的智者,伫立于奔流不息的寨英河畔,惯看世间风云变幻,细数岁月婉转流离。

2020-09-0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222.html 1 寨英的灵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