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梦游天姥 神游仙居

——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

“太白天姥梦游吟,万水千山古到今;诗以传情文载道,仙居佳景又弥新。”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曾博伟作的一首诗,诗中体现了仙居文化旅游新局面。如今,仙居的天姥文化基本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如何运用好天姥文化,让天姥山和神仙居的故事走出仙居、走向世界,成了当下的新课题。

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曾博伟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第一是在发展的方向上,文学旅游应该更加注重精神感悟。如何让游客感受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精神非常重要,除了有好的风景更应该情景交融,就像散文写作的“形散神不散”。景区里面有很多分散的景点,需要和诗歌的精神结合起来,提取出诗歌里面的魂魄、精神。神仙居的山水是自然的,但是给予神仙居山水灵魂的是诗人,是作家,是文学作品。当下,仙居需要把李白眼中天姥山的精神内核注入游客的心中,将抽象的文字之美、具体的景观之美、升华的精神之美结合起来,这样的文学旅游才是打动人的。四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美学意味就在于其精神魅力。在岳阳楼中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在家中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是在形式内容上要删繁就简。做学术论证是越详细越好,但旅游需要在删繁就简的过程中让游客产生共鸣,因此文学旅游要归纳,要概括,要提炼。今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成语故事,却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比如诞生在仙居的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短短几个字就传达出最精炼的内容,这就是中国文字之美,具有非常强大的概括能力,做旅游也需要这样去概括。景区有很多景点,可以考虑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去概括命名,比如在坐索道的时候把“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句转化为“青云直上”;把“水澹澹兮生烟”诗句转化为“澹水生烟”,以此来命名神仙居十大美景就很有感觉。

第三是在体验方式上要注重细致入微,把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吃”,可以讲仙道文化,把菜名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来命名;比如“住”,松阳有家名叫“过云山居”的民宿就比较适合放在这里;比如“行”,可以让游客体验“青云梯谢公屐”;比如“游”,需要让导游将文学作品与景点结合起来讲解,才能让游客产生共鸣。在购物方面,可以有一些特色仙道文创产品;在娱乐方面,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来增强“梦游天姥”的体验。

第四是在宣传推广上要注重形式多样。目前有的人认为天姥山在仙居,也有人论证说在新昌,其实争议也是一种宣传推广。另外可以推出“诗歌名山”,像“浙东唐诗之路”一样,还可以举办“仙居诗歌节”等。文化是不断创造出来的,还可以推出趣味性、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如背诵诗歌免门票等。

未来,旅游是热门,文化旅游是焦点,神仙居应抓住机遇,深度挖掘天姥山文化,打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文化地标。

2020-08-31 ——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195.html 1 梦游天姥 神游仙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