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诗意仙居:从神仙居的山水读古诗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承载了少年李白一身傲岸高洁的正气,同时也将神仙居巍峨雄起的山脉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而“诗意”是其中是最精微、最动人、最持久的一个概念。把“诗意仙居”当作一个品牌来推广,不仅能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更能推动仙居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仙居的“诗意”核心价值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奇幻的境界,二是超越的感悟,三是温婉的风情。奇幻的境界,是指它的文化符号主要是自然美景和神仙幻境,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美,对至乐梦幻的人生,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超越的感悟,是指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就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表达了两个主题:对生死的超越以及对平庸艰难的现实的超越。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归宿,可以感受到超越之后的自由;温婉的风情是指唐诗中有很多关于吴越文化的描写,最为典型的就是“越女”,这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文化。永安溪的水边生活、客居文化等,都有着很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基于对仙居“诗意”概念的理解,在打造这一品牌时,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提出过如下的建议:

第一,“诗意仙居”要从东晋南朝开始讲起。东晋时期北方士人南渡,他们在对浙东的开发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然、重新认识了社会、重新认识了自己,并由此开拓出新的美学境界。唐朝诗人正是出于对于这种新美学理想的向往,纷纷走向浙东,如王维、孟浩然、李白等,这就是浙东唐诗独特的美学价值,只有从魏晋时期开始往后讲,从历史文化发展着眼,才能发掘出仙居文化的独特美学品质,赋予它特有的文化内涵。从浙东的整体文化环境看来,仙居的“诗意”不只表现在唐诗里,但《梦游天姥吟留别》确实是仙居最有代表性的诗意符号,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所以,我们不能只就天姥山来讲这首诗,那样格局不够,要从整个唐诗之路来讲。许浑曾有“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的诗句,说明在唐人看来,浙东山水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天姥山,是浙东唐诗之路最为突出的文化标志。从区域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淳朴、优美、独特的民间风俗和生活场景,是一种风情,有着独到的魅力。这在唐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如孟浩然所写的“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等。悠久的越文化留下很多传说,他们的生活形态还继续保存着,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此外还有客居文化:北方人移居到南方后,形成了融合性的生活文化、审美文化,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复原展示。当然,仙居以及浙东的地质、生物、水文等,也都是很好的文化资源。

第二,“诗意仙居”的文化开发要注意体验性。当下的旅游走马观花的形式比较多,进一步的深度开发要着眼于提升旅游者的精神品质,要通过提供各种体验方式留住人,所以对景点进行简单的知识标注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重建或开发多种形式的场景、活动、教学等,使得旅游者深度参与,才能有体验、有理解、有感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的角度构建“诗意仙居”:美丽的山水,可以激发我们的美感和爱国情怀;前人的遗迹、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传统文化,更真切地感悟历史的胸怀。赋予仙居山水一些确切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境界,这才是文旅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关于体验性的营建,国内一些干部学院有着很成功的经验,他们能够通过各种参与式体验让学员把握场景中的思想内涵。当然,其他各种特色的体验式旅游也都有成功的案例,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把仙居打造成为中国“诗歌之都”。联合国曾授予爱丁堡、墨尔本、西雅图等城市“文学之城”称号,文化影响力很大,国内有关部门也曾评选过“文学之城”。仙居在诗歌上有着标志性的符号,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巨碑,有条件打造成“诗歌之都”。有关部门可以多组织各种类型的诗歌活动,包括古诗、现代诗;包括学者、诗人和大众;包括日常性的和专题性的……建立诗歌学院或者诗歌交流中心,打造城市特定诗歌场所和地标,形成浓厚的诗歌氛围,充分展示“诗意仙居”的文化形象。

仙居历代诗人辈出,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诗歌文化,追寻诗人踪迹,打响“诗意仙居”品牌,对于发展旅游,发展大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08-3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194.html 1 诗意仙居:从神仙居的山水读古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