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姥山,我们绕不开李白与天姥山这个热门话题。关于诗仙李白魂牵梦萦的天姥山到底有没有?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事实的真相始终只有一个,在经过各大名家讨论后得出结论——唐代的天姥山,就在如今浙江省仙居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仙居。
仙居天姥山亦称韦羌山,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座伟大的名山,因山中多石头仙人——“仙之人兮列如麻”,当地人称“神仙居”。东连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山麓有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第三十六小洞天“麻姑山洞”,七十二福地“天姥岭”;主峰大青岗海拔 1271米,位于永嘉县。
仙居天姥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方炳乾曾在“第二届神仙居天姥山文化论坛”发表过他的几点看法:
第一,李白对当时的乐安县并不陌生。在盛唐时期天宝年间,李白在朝廷做御用文人,朝夕伴随在天子左右吟诗作赋、歌功颂德。据说有一天,唐明皇李隆基做了一个好梦,龙颜大喜,立马召来王公大臣为他解梦。唐明皇说自己梦见一个穿紫色袍子的仙人向他呈上祥瑞凤凰,大家异口同声称赞这是一个好梦好兆头,吉祥瑞和,仙人还告诉他自己是竹山神仙。唐明皇召集新老文士找遍天下地图舆志,最终在当时浙江乐安县天姥山的对面,圈点到了这座名为“竹山”的山峰。唐明皇龙颜大悦,欣然提笔将这座山赐名为“紫箨山”,其名称沿用至今。据传敕命“紫箨山”的文稿就是李白起草的,所以李白对当时的乐安县(即如今的仙居县)并不陌生,这就自然应合了李白“赐金还乡”,重新获得自由,南下吴越来寻找他梦中魂牵梦萦的天姥山机缘。
第二,唐《天台山记》还记载,唐元和年间之前,天姥峰属临海郡;元和年间之后,归属会稽郡。天姥山的位置在台州地域以内,而当时的台州府不叫台州,而是叫作天台,这就明确了天姥山不在他处,就在台州府以内。
第三,按照《仙居李氏宗谱》记载,李白来过仙居。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衣食无忧,可以专心读书。但李白也因为父亲经商所以不能参加科举。在唐朝时期有两种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一是罪人之子,二是商人之子。如果隐瞒身份参加科考,那就是欺君之罪。所以李白连秀才都没能去考,更谈不上举人、进士,他纵有报国之志,也是入仕无门。所以李白从小就养成追求自由、修仙飘逸的性格,这是他成为诗仙的源头。仙居的《李氏宗谱》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李白的堂叔李阳冰在隔壁缙云县当县令,由于政事党争,家业衰退。李阳冰就将其两个儿子寄养在仙居天姥山附近的小村里,李白南下的时候曾到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这证明李白真的来过仙居。后人为了纪念李白,特意将这个村叫作“李村”。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县志没有记载——在北宋宣和三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中,有一位叫作吕师囊的仙居人,他揭竿起义率众万人,先后攻破仙居、天台、新昌、温岭、乐清、临海等8县2府,火烧了县府衙门,此前的县府衙门档案资料全部被烧毁。所以唐朝290年的县志只记载了钟离介、羊忱2名县令的名字,而且是从其他碑刻上援引补遗的。这是仙居历史文化上最大的遗憾。
第四,仙居历史上曾出过一位英雄人物——明代抗倭英雄吴时来。吴时来勇斗贪官严嵩,九死一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死于任上,临死前念念不忘天姥山。史载:“公归肃然,居无完屋,督耕瘠田数十亩,葛巾布衣,恂恂一书生耳……恬居林下一十六年。口诵杨椒山二言‘生平未报恩,留与忠魂补’‘国恩难报,告老未得’。弱体不支,思归如驶,意在天姥山中,所苦不可得。已矣乎,已矣乎,公之不起,其鞠躬尽瘁而后已乎,前言愿弗忘也。”
由此可见,李白梦里的天姥山,就是浙江省仙居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仙居。
目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将“神仙居、天姥山”作为一个板块,打造成为“诗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研究历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让仙居天姥山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仙居天姥山,让世界欣赏仙居天姥山,让世界共享仙居天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