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晓华 本报记者 周晨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乡风文明行动,县文明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发布“文明餐桌、厉行节约”倡议书,号召市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培育节俭文明新风尚,大余丫山景区也积极响应相关号召,行动起来。
科学点餐受欢迎
在大余丫山景区龙山食府餐厅内,餐厅主管吴燕介绍,餐厅点餐有三种形式:按人点餐、按需点餐和自助餐。工作人员会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指导游客科学点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游客在订餐时,工作人员会详细询问就餐人数,根据成人、儿童数量合理安排荤菜、蔬菜、汤等菜品,控制菜品总量,经游客同意后再下单,若吃完后有剩余,餐厅会免费提供包装袋供顾客打包带回。目前这种点餐方式大部分游客都乐于接受。
在节假日期间,景区会迎来众多游客,此时景区会向游客提供自助餐,游客用餐时基本上都能按需取餐,少有浪费现象,但如果发现游客有肆意浪费食物的行为,餐厅将加收餐费以示惩戒。
倡导节约成共识
近日,记者在丫山景区的生态酒店餐厅遇见了正在点餐的本地游客赖晓丽一家。提起厉行节俭,80后的赖晓丽深有感触。她说,自己儿时家境不宽裕,从小就要烧火做饭,砍柴干农活,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成年后,通过艰苦创业,赖晓丽有了自己的公司,但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外出聚餐的次数多了,点餐时我都会提醒大家适量点餐,不要浪费。”她说,看到景区餐厅的餐桌上摆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提示卡、景区各处张贴的宣传标语,很是感动。“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一直教育儿子要勤俭节约。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从来不浪费粮食。”
在丫山景区的多家餐厅里,记者在各显著位置都看到了“文明用餐 杜绝浪费”“勤俭节约”“光盘行动”等宣传标语和提示牌,餐厅员工也不时对点餐游客提醒“适量点餐”。景区内文明用餐蔚然成风。
“自多年前倡导‘光盘行动’以来,游客的就餐习惯就有了很大变化,要面子、讲排场的餐饮陋习明显少了,吃不完打包带走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节约粮食基本在游客之间达成共识。”丫山生态餐厅经理朱丽娜说。
传承勤俭好传统
初秋时节,丫山景区蔬菜成畦、瓜果飘香,不少游客带着孩子来到田间地头,享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体验采摘瓜果的快乐。
在景区A哆乡村的晒谷场,游客邱发广一边手把手教10岁的孩子使用风车筛谷子,一边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邱发广一家常年在广州居住,暑假期间特地带孩子到大余体验乡村生活。他认为这样的农事体验活动非常重要,能让孩子切实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立足乡土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正是丫山景区唤醒游客对乡土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的重要方式。为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景区专门辟出一块300多亩的农耕体验区,开展踩水车、磨豆腐、采摘、打铁等近40项农事体验项目。每年的传统节假日,景区都会策划推出春笋节、冬瓜节、黄元米果节等大型农事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亲自体验挖春笋、打黄元米果等农事劳动,在这里感受乡愁,体会“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