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6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琴书声声唱沂蒙

张在起老人表演琴书

□ 郑树平 文/摄

“话说在沂蒙大山里,有一个村叫常山庄,告诉你,这可是个抗战模范村,非常了不起……”

仲夏时节,在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红色旅游景区——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山区名头颇响的沂蒙琴书艺人张在起,向游人演唱着自编的《红色基地在常山》《影视基地赛天堂》等琴书,精彩的表演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声和叫好声。

张在起今年76岁,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人,从小爱好曲艺,没事就跑到乡村大集上,跟着表演曲艺的师傅哼唱两句。长大后,他买了一把坠琴,学起了曲艺。

张在起借鉴柳琴、山东琴书、吕剧、豫剧等多种曲艺精华,加入民间小调和地方戏唱法,独创了一种新唱法,并命名为沂蒙琴书。他用琴书的方式颂扬本地的风土人情、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好政策,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几年,他先后被评为“全省乡村优秀人才”“临沂市乡土人才”“沂南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张在起自编自演的沂蒙琴书,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反映的是国家和家乡的变化,像《十九大精神进山庄》《我的家乡沂南县》《远近闻名的香山村》等,乡土气息浓郁,很接地气,非常受百姓欢迎。

张在起的曲艺节目,多与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联系起来。他的家距离著名的“红嫂之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只有几里地,这里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是沂蒙“红嫂精神”诞生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曲是曲子,艺是艺术,我认为,曲艺节目,也要与时俱进,要与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这样,传统文化会更有生命力。”张在起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几年,红嫂家乡旅游区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深深吸引了张在起,他携自己创作的《红色基地在常山》等曲目,到景区为游客们演唱,宣传红色沂蒙、红嫂家乡,颂扬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去年国庆黄金周,张在起创作了歌颂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及红嫂家乡旅游扶贫带来巨变的曲目,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红歌舞台”演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欢迎。“张老师唱的歌词实在,接地气,听了一遍,没有听够!”江苏沭阳游客王明江有些意犹未尽地说。

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左汉中在听了张在起演唱后赞不绝口:“太精彩了,现在我们非常需要这种既有时代气息,又接地气的曲目。”

谈到为什么经常到红嫂家乡旅游区演唱时,张在起深情地说:“这个地方可不能忘记,这里的人们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这里做宣传,是我应该做的。”

张在起表示,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并不想停下为传承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百姓和游客服务的脚步,“我要发挥琴书的特长和优势,多创作,多演出,并且要培养传承人,做一名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张在起说。

2020-08-0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49437.html 1 琴书声声唱沂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