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熟读家乡的红色历史,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红色景点,为游客义务讲解家乡的红色历史,游客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小红星。而这些孩子们,更像是游客与红色历史之间无形的纽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 陈曦 本报记者 周晨
红色,是江西旅游的主色调。江西拥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旧址如星星之火,照耀在赣鄱大地,也为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旅游景点,不单单是一处景点,更是红色历史照进现实的地方,每一处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如何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师、袁文才烈士的嫡孙袁建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
“八一”是南昌最鲜明的符号、最靓丽的色彩、最核心的元素。作为南昌的城市地标建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建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历经了七代讲解员。如今,他们中最年长者已有93岁,最小的只有7岁。一代又一代讲解员初心传承,薪火相传英雄城红色历史。自2012年起,南昌八一起义馆打造的“我奉献 我快乐—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小小志愿者讲解员300余名,总服务时长达到1.1万个小时。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正中的圆雕“石破天惊”雕塑前,童音嘹亮。“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小小志愿者很高兴能让为大家讲解……”身穿志愿服、佩戴红领巾的小小志愿者讲解员黄聆哲正向游客们讲解南昌八一起义的革命历史。
黄聆哲今年7岁,这是她第一次以小志愿者讲解员的身份为游客讲解。从6岁开始,她常跟随父母到纪念馆参观,父母发现她能绘声绘色地讲出一些完整的红色故事。于是,妈妈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她梳理南昌起义的历史,陪她一字一句地理解并记住这些讲解词。经过1年多的准备,黄聆哲熟记了1万多字的讲解词。她说,馆里有很多红色文物,每件文物背后都是一个个红色小故事,我想讲给更多哥哥姐姐们听。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周甜说,纪念馆通过打造“小小讲解员”队伍,在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使红色火种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大家好,我是城关小学的肖一博,我给大家讲述的是红色家书……”穿着淡蓝色军装,带着红星帽的肖一博,站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雕像前用他稚嫩的声音诵读着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
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浸染着无数革命烈士的热血,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荣与梦想。近年来,于都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和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为载体,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培养小红星讲解员,如今,于都中央长征出发纪念馆的小红星讲解员已有130位,多半是红军后人。他们每到周末、节假日,都会准时到红色景点为参观者义务讲解红色历史,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8岁的肖一博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小红星讲解员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一名讲解员,是参加过中央红军长征的革命先辈肖泰烜的第三代后人。截至今年4月,他已讲解近500场,深受游客喜爱。
自2017年起,5岁的肖一博开始在纪念馆进行义务讲解,讲解长征故事,讲述于都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从语气语调到表情站姿,从发音换气到句读停顿,肖一博不仅把每一个红色故事背得滚瓜烂熟,还把每一个红色故事讲得抑扬顿挫。平时练习呼吸换气、矫正站姿手势也是认认真真,从来不会喊累。问起原因,肖一博回答,我从小就听妈妈讲过太爷爷参加长征的故事,随着我慢慢长大,我越来越了解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和伟大。作为红军后人,我要把于都军民一心的感人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把于都人民对长征精神的坚守传承下去。
记者到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11岁的余梓洋正在做馆内讲解。余梓洋是中共第一届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原宁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谢桂标烈士的后人。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一张照片是我的太姥爷谢桂标。我是听着太姥爷和各位革命先烈故事成长的红孩子,今天,很高兴站在这里与大家说说我太姥爷和他战友们的故事……”余梓洋真情实感的讲解让参观游客深深沉浸在故事中。
作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红领巾讲解员、小红军报告团团长,余梓洋除了在节假日、周末外,1月29日小井红军烈士遇难日、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的纪念日,国庆节、清明、冬至等对于余梓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日子,到了这天,她就会穿好红军服到景区讲解,至今已坚持6年多,为10万多中外游客进行义务讲解,被游客称为“井冈山上小红军”。
有很多游客问她,讲解稿这么长,红色历史这么多,你是怎么记住、讲下来的?余梓洋回答,我没有觉得解说词又长又多。每一个红色故事就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符号,他们代表的是艰苦条件下为中国革命而战的英雄们。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记得他们。
在井冈山,像余梓洋这样的红军的后代,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讲述先辈的故事,分享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用真人、真事、真情把历史“讲活”,深受游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