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安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日前发布公告指出,北京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已暂时关闭景区中的室内展室及展览,游客限流比例下调至30%,将继续实行分时段预约购票入园,做好远端疏导及动态调控。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旅游景区有序开放,但个别时段、个别景区也出现了人流扎堆现象。对此,各地景区积极采取限流措施。
公园和景区实行限流,控制单日游客总量,是保障游客安全和旅游体验的必要之举,也是景区的责任和义务。
限流措施的实施使景区告别拥堵。同时,限流也对景区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景区在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上做更多具体细致的工作,在大数据管理、细节服务上下更多工夫。
首先,景区要及时、准确发布限流、分流信息,适时、动态向游客公布剩余门票、游客接待量等重要信息,全面实行预约售票制,引导游客提早规划出游方案。在销售门票环节,应当科学设计、引导游客分时参观游览,避免游客在同一时间集中进入景区,让旅行团、游客可以尽早掌握相关信息,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或在中途改往其他景区游览。
其次,景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设置更多的出入口,引导游客从不同入口进入,避免游客同时按照同一路线进入,造成局部性的拥堵。
日新月异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景区限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区限流也应进入常态化。景区可基于自身实际,准确测算出游客接待量的临界点,以保证不突破最大承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