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由于文化企业抵押与担保不足、文化产品收益难以预见、金融机构授信门槛较高等问题,导致文化企业大多不具备抵押贷款条件,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与金融合作,率先在全国提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集中优质资源先行先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融资渠道、创新保险服务、创新平台建设,探索构建文化金融供应链,推动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共生共赢。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宁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现实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的有效探索,值得总结和推广。2019年12月,宁波获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批准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全国仅2个地区。
关键词:文化 金融 合作 创新 发展
一、基本情况
宁波是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宁波也是国内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创业创新氛围浓厚。近年来,宁波先后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承担了国家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试点任务,2018年起,启动创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高水平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全国多数城市相比,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全市3.4万家文化企业中,民营文化企业占90%以上、中小微文化企业占95%以上。由于文化企业抵押与担保不足、文化产品收益难以预见、金融机构授信门槛较高等问题,导致文化企业大多不具备抵押贷款条件,尤其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2014年,原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部署推进文化金融合作。为推动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宁波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三部委的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集中优质资源先行先试,探索构建文化金融供应链,推动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共生共赢。2018年,全市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793.7亿元,占全市GDP的7.4%;实现旅游总收入2005.7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74.1亿元,占全市GDP的5.3%,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文化领域本外币贷款余额近700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为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宁波充分发挥金融生态好、民营资本活、文化产业发展快等优势,聚焦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动文化与金融合作创新,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金融翅膀”,也为金融业繁荣提供了文化支撑。
(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文化金融服务精准度。基于多数文化企业首选融资方式为银行信贷的实际,大力优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一是建立金融服务专营机制。一方面,创新文化金融组织形式,鼓励银行以专业支行、特色支行、专营事业部等形式建设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如推动农行宁波市分行在全国农行系统内组建了首家文化创意支行。至2018年底,该行累计与上百家文创企业建立业务合作,贷款余额达10.2亿元,同比增长18.6%。另一方面,大力推出文化金融服务专属产品,构建差别化授信体系。至2018年底,各金融机构累计开发文化金融创新产品168项,如农行的“文创贷”、工行的“股权质押”等,累计为8000多家文化企业和百余个文化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融资服务。二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市、县两级政府联合有关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用于补偿金融机构对中小微文化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损失。政府2015年向风险池注资1000万元,2018年增加到3500万元,合作银行按15倍放大授信额度,保险机构提供保证保险。风险池推行后合作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逐年递增,2019年度超过1亿元。三是建立金融助力消费机制。联合农行、中行、建行推出了集会员服务、消费支付、结算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金融卡,覆盖了500多家文化企业单位。至2019年底,发卡量达98万张,共拉动消费逾37亿元,其中文化消费3.9亿元,成为金融助力文化消费的有效抓手。
(二)创新融资渠道,强化市场主体主导地位。加强政府有效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金融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一是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和杠杆放大效应,市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市内文化企业和文化重点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除政府性基金外,全市还有专注文化产业投资的民营基金4支,资金总规模10亿元,带动文化产业投资超过20亿元。二是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实施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方面,支持文化领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2000年,宁波首家文化企业在主板上市,全市现有境内外上市文化企业8家,累计在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募得资金100多亿元。同时,有多家企业进入IPO上市辅导期。另一方面,搭建优秀文化企业上市服务平台。2018年1月,在宁波市股权交易中心开设全国首个区域“文化创意板”,至2019年12月,挂牌文创企业达170家,撮合间接融资近7000万元,22家企业先后获得私募股权融资1.58亿元,年轮映画、甬派传媒等5家企业成功转板至新三板。全市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已达24家。三是成立文创小贷公司。将民营的民和汇通小额贷款公司改组为具有国资成分的文创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至2018年底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四是创设文化发展基金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金募集工作,采取财政出资购买服务、社会定向捐赠等方式形成资金池,2016年首期规模370万元,2019年规模600万元,主要支持经公开征集选定后的公益性文化发展项目。
(三)创新保险服务,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发挥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势,推动保险创新政策在文化领域落地实施。一是推行“文创+保险”服务。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服务,客户免抵押免担保,只需通过保单即可获得低成本融资,解决无固定资产抵押的文创企业融资难问题。据统计,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累计承保中小文创企业42家,承保金额7390万元。二是推行“旅游+保险”服务。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年7月,联合多家保险公司启动重大保险创新项目,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域旅游综合保险服务,涵盖3大保险项目、5大保障措施和7大救援服务,由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通过3年试点,构建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全域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推行“文保+保险”服务。2018年12月,人保财险与住建、金融等部门联合启动浙江首个文保建筑保险项目,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护航。至2019年12月,相关保险机构已为全市8家文保单位提供了超过4300万元的风险保障。
(四)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文化金融支撑体系。针对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平台。一是打造“文化+金融”展会平台。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连续举办4届,每年搭设“文化+金融”展区,近50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带着特色产品与创新服务集中参展,累计与100余家文化企业达成信贷合作意向。2019年文博会期间,参展金融机构接受企业咨询1200余次,洽谈企业近100家,对接项目25个,达成意向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二是举办政银企多方对接会。2014年以来,多次举办以文化金融、产业创投为主题的会议、论坛和相关活动,为文化与金融合作把脉献策,将金融服务送进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三是成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民和文化产业园组建文旅金融服务中心,整合文化担保、小额贷款、风险投资以及拍卖、评估等功能,设立文化金融超市,推出“文创宝”等五大文化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亿多元、担保5200余万元、风险投资1800万元。四是开设文化金融创研工作坊。依托专业文化研究、金融投资机构,创设文化金融创研工作坊,定期举办文化投融资项目路演推介活动,2019年以来直接推动5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三、经验启示
(一)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宁波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把文化与金融合作列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努力构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2014年以来,创建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相继列入宁波市全面深化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编制完成了示范区创建方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后上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
(二)政策必须务实高效,实现精准扶持。宁波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文化宁波2020”建设计划等10多个政策性文件,明确发展8大重点文化产业,建设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创意宁波,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部门必须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宁波市建立了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文化金融发展问题。市文广局发布了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与10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人行市中心支行专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突出对文化金融合作的定向支持。市财政局设立规模2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300万元的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金融合作是一项创新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启动后,全国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相继合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这两大幸福产业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解决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宁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现实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积极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初步探索出体系完善、满意度高、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与金融合作模式,为全国同类城市解决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