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经有关部门考察,地处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瑞金市和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等地交界处的一片区域,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主要发源地,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近,有关县市准备在赣江源头区域开发旅游,建设赣江源景区。笔者因工作关系,多次到赣江源头区域考察,对这一区域的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有一些粗浅的思考,由于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区域以及赣江源头在石城县境内,本文探讨的范围为石城县境内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部分。

开发条件分析

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100公顷,属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群山连绵,森林覆盖率达95%,年平均气温17.5度。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给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要建设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质量景区,也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资源特色不够鲜明。赣江源头区域地质结构比较平淡,没有奇峰突起,没有深沟高瀑。森林覆盖率虽高,但没有成片的珍贵树种,也少有观赏性强的古村老林。虽有不少珍稀动物,但大部分都是水獭、穿山甲、虎纹蛙这类小型动物,而且一般都在密林深处很难看到。经过多年的保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都在提高,动植物的多样性也不断增强,因此,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赣江源头区域的资源并没有特别之处,很难产生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强。由于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不能碰的高压线,而好的资源往往就在核心区内,缓冲区和实验区对开发利用也有不少限制条件。从旅游开发者的角度,总是想把最好的资源展现给游客;从游客的角度,也想看到一个地方最精华的东西,而赣江源头区域最好的资源、最精华的东西往往藏在深处,既不能动也不可看,这就给旅游开发增加了不少难度。

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少。旅游景区必须要有产品作支撑,而产品的建设必须要有建设用地才能落实。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不能动,并对区域内一些废弃的村庄、倒塌的房屋利用也有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更无可能。这给项目规划建设带来很大挑战。

空间布局难度大。空间布局是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好的空间布局能增强产品的体验性,提高旅游的舒适度。赣江源头区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可供开发利用的几处重要资源非常分散。由于保护的需要,对道路的修筑、景观景点的建设有严格的要求,使区域的交通组织、景区的空间结构、景观的串点布线、设施的落地落实面临不小的困难。

开发建设思路

笔者认为,虽然有难度,但既然有“赣江源头”这块金字招牌,那么做出来的旅游产品就必须对得起这块金字招牌,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巧思妙想,把赣江源景区建设成有较强影响力的景区。

(一)登高望远,跳出景区做景区

赣江源头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发源地,滔滔赣江从源头涓涓流出,汇集成大江大河,流经大半个江西,经过760多公里的旅程,终入鄱阳湖。一条赣江,滋润了赣鄱大地,养育了江西人民,培育了江西文化,影响了江西经济,这是赣江的价值所在,也是赣江源头做旅游的高点所在。赣江源头的旅游开发,就要站在这个高点上,站在赣江在整个江西的地位作用的高度去认识、去规划、去建设。千万不能只看到源头生态的一面,一叶障目,做出一个没特色、没文化、没品位、没影响的景区。

(二)文化赋能,逆向思维做景区

一说自然保护区,人们往往立即联想到神秘。在自然保护区做旅游,也习惯性地从神秘入手。不说现在的赣江源头并没有多少神秘可言,就是众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能够真正给人带来神秘感的也是寥寥。因此,在赣江源头做旅游,千万不能落入俗套,要逆向思维,跳出神秘做文化。赣江源头虽然也有一些文化因子,但没有主线,形成不了影响力。赣江源头所在区域属于客家地区,但整个赣南乃至周边都是客家地区,做客家文化也难形成独特的影响力。笔者认为,要从赣江源对赣江的形成、赣江在江西的地位这个高度出发,用“赣”文化作为景区开发建设的文化主线。“赣”不但是赣江的江名,更是江西省的简称,这里的“赣”文化泛指江西文化,在母亲河的源头做“赣”文化,不但立得住脚,而且一下子站到了整个江西的制高点。

(三)质量立身,“精品意识”做景区

由于限制条件多,在赣江源头做景区,很难建设大体量、多数量的旅游产品,稍不注意,就会给人留下小、散、少的感觉,形成不了视觉冲击力。因此,必须走质量立身之路,以质弥补量的不足。一是要确实把文化做出来,每一个产品都要有浓厚的文化味,形成鲜明的“赣”文化主线。二是要做精品,每一个景观、每一个产品都要做成精品。三是要重细节,不管是选材用料等环节,还是标识标牌等设施,都要贯彻精品意识,使做出来的每一个产品都成为有品位、有看头,甚至有嚼头的作品。

(四)扬长避短,挖掘优势做景区

一是要充分挖掘优质的生态资源。由于保护的需要,保护区内的优质资源很难和游客见面。因此,要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办法,能在实地展示的在实地展示,不能在实地展示的,可采取建博物馆等形式,把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看可品的旅游产品。二是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区域内曾经有古法造纸作坊,有不少古村民居,有笋干制作等民间工艺,在不违背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要进行充分挖掘,将其作为“赣”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展示。三是要创新展示方式。要把研学旅游作为重要内容和形式,利用实地展示、室内展示等方式以及VR、AI等现代科技,把区域内的生态文化展示出来。可充分利用古村民居,在搞好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把当地居民的生活融入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沉浸式的旅游。

(五)活动造势,持续提高吸引力

在做出文化、打造精品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江西母亲河源头的地位和影响,适度安排节庆活动,以活动造势,持续提高赣江源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一是举办赣江流域经济发展论坛,把赣江源景区作为该论坛的永久举办地,每年举办一次,邀请赣江流域有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二是举行“赣江源少儿书法大赛”,每年一次,暑假举办,限额报名,比赛内容就是写“赣江源”三个字,每年对前三名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可给予终身免费游赣江源景区的激励。三是设立“思源节”,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吸引赣江流域民众到赣江源景区饮水思源。

重要节点及初步创意

景区大门。在人们的印象中,景区大门只是进入景区的标志。由于赣江源景区能够建设的景点景观有限,必须把景区大门作为一处景观重点打造。笔者的想法是设计成嵌字文化大门,由“赣江源”三个象形字组成,把赣江源头区域古老久远的意境表现出来,使之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打卡地、摄影点。如此,不但可以增加景区的丰满度,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使游客还没进入景区就有兴奋点。

游客中心。在赣江源景区,不能把游客中心只作为一处服务设施,还要把它作为一处景观设施来打造。可重点打造两个亮点,一是在游客中心的大堂建地下《赣江流域图》,以沙盘、流水、灯光等呈现立体效果,上面以玻璃做地面。二是在游客中心大堂正面的墙上设置一幅立体《百赣图》。《百赣图》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江西省地形图,用红色,象征江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过去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第二个层次是一百个不同写法的赣字,用绿色,象征江西的今天绿意盎然,充满希望,江西的明天更美好。

赣巨人园。《山海经》记载,远古时代,赣南有赣巨人。历史上宁都直隶州也有赣巨人的传说,当时的石城县就属宁都直隶州。因此,在赣江源景区建赣巨人园,无论是从历史的久远性还是生态的多样性来说都立得住脚。可借助现代科技把这种传说中的非人非兽呈现出来,再配以恐龙、猿人等远古生物,以适当体现景区的神秘色彩。

思源园。在现有水库的脚下建设思源园,为饮水思源之意。引水库水形成大型“思源瀑”,思源瀑下设“思源台”,思源台上立“思源鼎”,思源鼎上刻“思源赋”,再往下延伸建设“思源广场”。思源园既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景点,又是“思源节”的举办场所。

森林康养基地。赣江源头区域是一个很适合休闲度假的地方,可在不违背保护原则的前提下,把桥头村、桃花村、七岭村等古村落改造成森林康养基地,以“赣”文化为统领、以客家文化为风格、以环境协调为原则、以融入当地居民生活为特色,建设高质量度假型康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