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明确提出“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等系列新要求。同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以产业融合为背景,立足文旅数据和用户需求,探讨如何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打造面向政府、企业和大众的综合性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盘棋整合文旅资源,一张网监管产业态势,一个屏助力决策分析”的建设目标。
一、智慧文旅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文旅相关智慧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解我国目前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应用的现状,本文选取了省级层面有政府官方认证的平台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已有智慧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文旅融合程度不够深入
一是省级层面的智慧文旅平台普遍更侧重于旅游方面,文化相关内容涉及较少。二是智慧文旅平台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部分平台仅提供文旅相关资讯,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二)数据信息壁垒高,数据挖掘有难度
文旅数据是搭建智慧文旅平台的基础,而研发该平台涉及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数据,且每一产业内有诸多细分行业,数据分散化、碎片化严重。目前,除政府部门掌握部分数据外,大部分数据为各行业分开收集使用,其中有些数据属于企业自身,不对外公布,整体上的数据获取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目前各平台运行和提供智慧化服务面临的困难之一。
(三)智慧平台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
从目前省级文旅相关智慧平台建设和呈现方式上来看,以网站和应用APP形式呈现的智慧平台相对较少,主要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为主,且存在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不同省份、市县(区)、景区等建设了多个智慧平台,但开发进度、服务功能、页面设计等参差不齐,用户不易分辨且便利性不高。
(四)资金供给不足,平台后续维护有待加强
在检索各省智慧文旅平台时,笔者发现,部分平台存在入口迁移、页面卡顿或无法打开、内容陈旧等现象,导致用户流失。其主要原因,一是人员维护不及时,包括平台内容、运行程序等更新检查不及时。二是缺乏后续维护资金,运营商无法继续提供运营服务,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二、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建设路径
基于现有平台建设运营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搭建省级层面的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笔者认为,应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两种情况进行建设:一是针对地级市已搭建平台的,省级可牵头搭建一个连接通道,将各地级市的智慧旅游平台串联在一起,完善平台内容和呈现形式,既方便统一管理和宣传,又便于市民游客查找相关旅游资讯及制定旅游线路。二是对于地市没有搭建智慧平台的,可依托省级政务数据管理部门或大数据云平台资源,由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牵头,以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造一站式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智慧监管、智慧运营、智慧服务等目标,更好地满足多方用户需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体路径如下:
(一)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搭建智慧文旅平台的关键。建议由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牵头,通过协调政府统计数据、采集互联网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等方式获取数据,打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打造共建、共享的文旅大数据中心。
(二)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建设
总体架构。本研究基于政府、企业、大众三方用户的需求和数据,拟搭建“一平台、三入口、六大应用”的综合性智慧化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保障体系、数据中心、中枢系统、应用场景和展示平台五部分构成。
平台功能设计。围绕政府、企业、大众三方用户的使用需求,设计六大应用模块。
面向政府用户的应用主要围绕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两方面,具体包括:文旅资源的整合管理,推出特色化产品和服务;产业监测,掌握文旅产业规模,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安全及舆情监测,通过对场馆、重大活动、节假日旅游等进行监测,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处理投诉事件。面向企业用户的应用主要是收集数据和提供服务。面向大众用户的应用主要围绕其文旅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包括信息查询与预订、导航与导览、产品服务消费、评价与分享、反馈与投诉等。
这六大应用可通过接入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个人用户的使用消费反馈数据,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推动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智慧平台构建标准
通过对省级层面智慧文旅平台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省建设进度不一、服务功能有所差异,无法进行宏观分析比较。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制定智慧文旅平台建设的标准规范文件,从而不断推动省级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的落地实施。首先,依据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市场特征和用户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文件、平台建设标准文件。其次,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智慧平台运行管理的行政法规,避免平台数据被恶意篡改或非法使用。同时,可通过网络监管对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进行监管,从政府治理转向全民共同治理。最后,以“省”为单位搭建统一的智慧文旅平台,为各市、县(区)的平台搭建提供统一的建设指标体系,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
(二)政企民商等多主体参与,打破数据壁垒
文旅数据是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的核心,也是搭建该平台的难点之一。因此,打破“数据壁垒”是建设省级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的第一步。一方面,由省级文旅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行政数据,收集各相关行业数据、抽样调查数据、在线旅游平台数据等,建立数据共享的数据中心库。另一方面,除政府监管的文旅场馆外,还可鼓励吸引本地大型商超、餐饮、景区、酒店等文旅相关市场主体加入平台,丰富平台内容,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同时建立以大众需求为导向的“使用—反馈—改善—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优化改善平台功能,以期为多方使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智慧化服务。
(三)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与培养体系,保障后续运营
智慧文旅数字化平台建设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由政府制定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信息技术专家、文旅及相关行业专家,建立高层次智慧文旅人才库。同时,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研究实验室等,为文旅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基地。
(四)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保障平台建设与维护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智慧平台顺利开发建设和运营的关键。因此,一方面,运用文旅相关政府专项资金来支持智慧化平台的建设。可根据智慧文旅项目内容的创新性、可行性,申报国家和省级专项课题,获得相关项目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发挥“互联网+”“文旅相关项目贷款贴息”等金融政策的作用,确保平台建设资金充足。同时,通过引进社会力量,与各类投资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联系,运用股票、期权等方式参与智慧平台建设,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稳定项目资金链。
(作者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