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声音>

“及时雨”落地才能见效,“组合拳”打实才能有效。要加强宣传解读,注重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要突出精准服务,注重从“为企业解难”向“让企业解渴”转变。要推动成果转化,注重从“阶段性”向“常态化、机制化”转变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聚焦文旅企业的发展短板、困难问题和服务需求,积极推出一批形式多样、有针对性、能见实效的服务活动和惠企举措。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文旅企业强信心、增活力、添动能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7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景区游览服务、娱乐服务、休闲观光游览服务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4.9%、82.1%和35.8%。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6、7、8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公布3批恢复出境团队游和“机+酒”业务国家和地区名单,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面对新形势,广大文旅企业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推动行业加快恢复发展、拉动消费上升、促进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了经营主体作用,工作成效显著。

当然还要看到,疫情使文旅行业遭受重创,我国文旅企业供应链、价值链正在重构,仍不同程度地面临预期不稳、信心不足、服务不够等实际困境。在这一关键时期,文化和旅游部决定于9月开展2023年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活动,可谓恰逢其时。《通知》提出,活动重点涵盖政策宣传、市场拓展、金融对接、稳岗就业、企业培训、调研走访等。这既抓住了文旅企业的“急难愁盼”,送上“及时雨”,又体现出政府“一盘棋”科学统筹、“一揽子”助企纾困的务实举措,打出了“组合拳”。

“及时雨”落地才能见效,“组合拳”打实才能有效。各地应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统筹组织,凝聚奋进合力,注重“三个转变”,推动服务月活动走深走实,着力增强广大文旅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快推动文旅行业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强宣传解读,注重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让文旅企业对相关政策应知尽知、对号入座并有效利用,十分重要。要重点围绕产业扶持政策、纾困政策、土地政策、融资政策、招商政策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内容,采取政策宣讲、培训辅导、送政策上门、制作发放政策指南、建设网上惠企政策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解读和辅导,扩大知情权,提升知晓度,及时将各项惠企政策送到文旅企业身边。为了让文旅企业看得懂、会执行,应配套形成政策实施体系及具体落实细则,并加大对宣贯解读的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让政策的传达更有温度,让文旅企业感到更加温馨。

其次,要突出精准服务,注重从“为企业解难”向“让企业解渴”转变。开展好这次服务月活动,需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让文旅企业切实感到管用、解渴。要坚持“把脉问需”,采取集中座谈、实地走访、干部包联等方式,深入企业、个体工商户、产业园区、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和发展诉求,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发展和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和问题清单。

问题找准后,更为关键的是拿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积极与税务、金融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减税降费、融资对接、科技创新、项目促进、人才引培、公平竞争等系列主题服务活动,加强面对面交流和业务指导。此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政银企对接融资、定向招聘对接会等专场服务和文旅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人才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将政府政策措施“红包”转变为企业繁荣发展“红利”。

最后,要推动成果转化,注重从“阶段性”向“常态化、机制化”转变。各地应围绕政策扶企、宣传帮企、活动带企、强基助企、解困服企,认真梳理总结开展服务月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并加以固化,形成行之有效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文旅行政部门与行业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形成问题调研、受理、转办、处置、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提高时效化工作水平。要发挥开放性智囊团作用,积极探索组建由企业家、行业协会、智库专家、部门业务骨干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沟通商议机制和政企多方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