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15f8b0e295235349dbb1837c1b19324d_.png

10月27日,为庆祝10月27日国际熊猫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社会各界合作伙伴开展了绿色骑行、博物馆快闪以及主题论坛等系列公众活动。此外,WWF还携手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和太古里博舍集团在四川成都举办了“自然的礼物暨熊猫家宴”美食品鉴活动,选取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生态食材进行烹饪,并邀请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讲述食材背后的故事。

9月1日,“守护野生大熊猫,共建生态文明——自然向好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2023国际熊猫日系列活动的序幕由此拉开。10月,2023年1864大熊猫巡展首访长沙,联合了安踏集团与安踏儿童等企业公益力量,并邀请了奥运冠军吴静钰等社会各界多名“自然友好宣传员”,通过步行、骑行及乘坐绿色交通接力的方式,呼吁公众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10月27日,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举办的“寻古探今,共建生态文明”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并就古代大熊猫研究和当代大熊猫保护成果作重要见解分享,基于生态学、保护学和地质学等多学科视域共话大熊猫保护;以国际雪豹日、长江江豚保护日和国际熊猫日为主题的“野生派对”快闪展同步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亮相,呼吁公众保护其他濒危野生物种。

“自然的礼物暨熊猫家宴”美食品鉴活动的家宴菜单由博舍行政副总厨徐存贵负责设计,一共6道菜,其中,所需的16种食材采购自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使社区农户直接受益,实现从“农场(或林场)直接到餐桌”。此外,在烹饪中也秉承减少食物浪费的理念,每道菜肴的食材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任何可食用的部分。菜式新颖、简洁,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食材的自然美感,让到场来宾赞赏不已。

47b6ac9ccfdfdb60956243e52ddc351c_.jpg

美食品鉴活动还邀请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讲述食材背后的保护故事,比如来自陕西洋县的稻香米,生长在濒危鸟类朱鹮的栖息地,稻农为了保护朱鹮,在种植稻米时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让田里的小鱼小虾小昆虫得以生息繁衍,朱鹮也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四川平武县对南五味子的采摘严格遵循“大熊猫友好型”的标准,不砍树,不砍藤,每株保留20%的果实给鸟类食用传种;甘肃白水江的示范“零毁林”黑木耳,在WWF支持下引入可循环利用的菌棒代替传统“耳棒”,既保持了木耳的口感与品质,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cece1fd7f66c5a1667da020b50bc1a0_.jpg

活动现场,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介绍,WWF与各保护区、国家公园及地方政府合作,帮助农业社区以可持续、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式发展林农产品种植与采摘。在产品上市后,再嫁接愿意支持环境保护的企业方采购这些产品。在此过程中,WWF联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认证机构一起发布“大熊猫友好型产品认证规范”(Panda Friendly Certification),通过认证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为产品增加生态附加值,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联合了一批热心公益的企业成立“大熊猫友好型企业联盟”,鼓励联盟企业采购社区农产品,以此来支持当地农户的生计发展。此次WWF与博舍集团的跨界合作就是其中的一例示范。博舍总经理麦亨利(Simon McHendry)表示,博舍非常高兴能支持这样意义非凡的公益活动,也希望通过博舍可以支持更多在地的保护区农户,使其直接获益,同时也为本土生态的保护作贡献。

今年国际熊猫日活动也获得各界的自发响应,城市之窗、乐视、海南白马、SM购物中心(中国)、万达商管、正大商业地产、北京比利信息技术等,在全国20多个热门商圈和地标的LED屏幕播放国际熊猫日宣传片,并利用各自资源举办针对消费者的展示互动活动;站酷携手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发起国际熊猫日公益创作征集,部分作品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大厅展出,用好创意赋能公益,让保护大熊猫和濒危动物的意识更深入人心;国际熊猫日博物馆系列活动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北京大悦城店等多处科教文化场所举办,十余场涵盖自然纪录片放映、科普展示以及互动工坊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创新生态宣教模式的活动,聚焦关切环保、乐于行动的亲子人群,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