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都江堰虹口的山猪迷路民宿,近期已陆续接到中秋、国庆假期的订单。虽然今年5月才开始营业,但主打中药元素,将其融入民宿运营过程,已经让这家民宿在都江堰小有名气。

“让我的民宿成为旅游目的地”正是这家民宿主理人潘筱玲的心声。其实,以民宿为载体,将传统手工、艺术沙龙、民俗活动、农事体验等元素植入民宿,创新研发陶艺、茶叶、特色中药等文化业态和创意产品,特色发展、融合共生,以此吸引消费者,已在都江堰民宿发展过程中蔚然成风。

假期将至 民宿受青睐

坐落在青城半山的“卿宿青城”民居以春夏秋冬四季情境命名客房。在这里,无论住进哪间房,都有看不完的花开花落,望不尽的云雾缭绕。房中更有主人备下的香茗与书籍。闲暇之余,拿起一本喜欢的书,伴着茶香便可在青山间遨游书海、品读人生。

该店店长何思思向笔者透露,目前已陆续接到中秋、国庆的订单,预订率在30%左右。其中,中秋节假期最是火爆。“卿宿青城自去年9月对外营业以来,至今刚好一周年。从这一年的情况来看,周末和节假日入住率都比较高。”

位于虹口的潘筱玲,也同样在忙碌着。“虽然山猪迷路民宿没有经过系统地宣传推广,但经过朋友们的口口相传,已经有了不少回头客。”住山猪迷路民宿,吃的是药膳汤锅,自给自足的猪肉、土鸡、鱼鲜,还有潘筱玲母亲制作的腊肉包子、玉米馍,更是让很多客人印象深刻。

“文化+民宿” 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都江堰实施了精品民宿提升工程,并成立了以青城山区域精品民宿为主体的民宿经营联合体。2020年至今,举办康养照护、茶艺烹调等技能培训20余期。此外,青城山镇还将高校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成立民宿学院,创新‘青城山民宿学院+精品民宿孵化+文旅人才培育+产业提质升级’集合开发青城山民宿发展模式,全力推进民宿产业串点、连线、成片。在民宿业界也初步形成东有莫干山,西有青城山的产业格局。”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曾岷表示。

在文化元素助力下,都江堰民宿产业迅速焕发活力。青城见素山居创新香道、茶艺等特色服务,在今年春节期间更是一房难求。如坐忘森林将民宿作为无景点度假旅游的重要载体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势,深度融合“景+住+旅游”服务体系,实现购票参观,今年1月—8月,收入同比增长33.92%。

据携程网发布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都江堰市酒店入住订单量跻身全国前十。清明节期间,都江堰市旅游综合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1.97%,民宿出租率达90%;今年“五一”期间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共接待游客155.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9亿元,假期中间3天酒店房间出租率甚至高达97%以上,品质民宿更是5天连续满房。“在这样的良好态势下,都江堰市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有望实现双增长。”曾岷表示。

专家观察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综合研究李莎:作为个性化标签新业态 民宿已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民宿作为本地及周边游、乡村游的重要方式,已经显现出其优势。在国家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民宿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综合研究李莎表示,在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居民出行的住宿需求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下,未来,特别是那些服务体验感强、内容丰富、设计独特的特色、品质民宿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宿产业是旅游经济的重要领域,成都特色民宿需求旺盛,民宿的火爆是成都旅游人气旺、关注度高、吸引力强的重要体现。”李莎说。

如何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她认为,下一步,成都还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引导各区(市)县充分挖掘当地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与乡村地域风貌、文化特质相吻合的创意民宿和精品民宿,发展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同时,在民宿布局密集的区域实施集聚发展战略,打造民宿IP,增加多种配套项目,促进民宿与乡村旅游、度假、教育、体育等多产业融合,破解“单打独斗”的格局,增强民宿吸引力和承载力。

二是要加强民宿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民宿标准制定行动,推动民宿设施和服务的精品化,搭建民宿管理信息建设系统,全面掌握全市民宿的基础情况和经营状况,并加强对民宿消防、卫生条件的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管理民宿产业,提升成都民宿品质。

三是要紧跟消费人群的多元化、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特点,推动民宿供给创新,将民宿打造成集旅游目的地、消费场景、生活空间、人文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消费载体。此外,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还要细分更精准的主题,开展别样化个性化服务内容和场景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