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桌上摆满美食,卡式炉上烹煮咖啡,眼前青山环翠,耳边山风轻拂,朋友们谈天说地,几缕明亮的光线钻进帐篷,照在笑脸上,明媚又生动……6月18日,在山东日照“不负云顶”茶园野奢美宿的帐篷营地,市民晓君感受着久违的“诗与远方”。
疫情影响下,可满足游客近出行、短时长、高频次等旅游需求的“微度假”渐成趋势。在此背景下,“露营游”迅速站上行业风口,民宿行业亦随之迎来难得一遇的突破口。
近年来,山东日照民宿行业开始将“草地上的帐篷”作为“民宿+”的实验场,创新融合文创、咖啡、绿茶、研学、婚庆等新业态,不断延伸并完善民宿的场景化打造,发力“潮游”新赛道,探索着城市更新潮、更多元的全新“打开方式”。
抢占露营风口
一种由民宿到营地的创新尝试
作为“不负云顶”的“铁粉”和露营深度爱好者,晓君感到这里“人气越来越旺了”, 20处露营帐篷时常爆满,有时预订要靠“抢”。
自日照民宿大面积改造成露营地以来,这种火热的态势随着夏日的热浪一同升温,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更是“一篷难求”。
人气回潮对民宿的经营者来说,并非易事。全市民宿业皆因疫情影响经历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不负云顶”也不例外。
“有时候低价促销,入住率仍然不高。据我了解,有些小体量的民宿只能不停歇业,元气大伤。”山东不负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胜说,“疫情影响下,远途游受限,但人们旺盛的休闲需求总会找到出口。”
去年,原本小众的露营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关注,随即进入大众视野,顷刻间让嗅觉敏锐的不负文旅作出了选择。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从免除泉山云顶门票开始,不负云顶转换思路,抢抓风口,探索将露营元素融入民宿,分别在室外草坪、民宿小院、露台和室内营地等区域,布局近20处精致的帐篷营地和一处体量较大的高定露营。目之所及,折叠椅、长条桌、帐篷、柴油灯等露营元素随处可见,探身进入帐篷,如幕天席地,山野风光尽收眼底,给人回归于自然之感。
“露营是民宿经营者的天然赛道。两者客群相似,有共同的场景需求和情感价值。”孙胜介绍,露营地主体被山海美景环抱,帐篷内桌椅、炊具、沙发等一应俱全,免去了“搬家式露营”的麻烦,既有野趣又有舒适度。“人们还在这里开发出个性化的休闲方式,放风筝、玩飞盘、围炉聊天,寻找到本真、自我的生活状态。”
草坪上长出的一顶顶“小帐篷”,让民宿的人气又回来了。
6月19日19时,晓君准时打开手机,准备在不负文旅发起的“618宠粉节”微信群直播中抢购优惠券,点开链接后,她看到发售的精致露营体验券已被抢购一空。
这次优惠直播已持续数天,10个微信群每天都气氛热烈。晓君说,有群友一口气购入10张民宿通兑券和2张精致露营年卡。
延伸更多业态
一场多元具象的场景实验
露营引流,为民宿带来了可观的“游量”。那么,如何让客群由“近出行”的便捷进阶为“高频次”的黏性?
不负云顶的方案是——延伸更多的应用场景,融合更多元的新业态产品,建立一套完备的文旅生态系统。
深入挖掘民宿丰富的在地文化和物产资源,配套打造了“泉水豆腐坊”,聘请传统匠人手工制作豆腐、豆浆,打造了非遗工坊,让游客体验做豆腐的乐趣;依托园区内的大片茶园,在近山的空地打造了“山野茶摊”,让人们尽享天然的茶滋味;可以进行各种旧物改造的“木石初工作室”,则开设了手工艺课程,教游客制作尤克里里和拇指琴;设计先锋的“彩色的蓝咖啡馆”,引入“油条咖啡”的新奇搭配,吸引众多年轻客群前来体验;泉山大锅羊汤、儿童乐园、婚礼堂、特色餐厅也吸引众多游人……细数之下,共计28种崭新的业态已融入不负云顶的全域布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民宿可以补齐露营所欠缺的服务保障,而露营亦可提供民宿所欠缺的户外体验。”当露营进驻,原本属于民宿的美食、咖啡、下午茶等小而精的服务也适时融入。
不仅如此,在不负云顶这个生态系统里,各种业态可以随着人们不同的需求和喜好随意连接搭配,加强了游客与民宿、游客与当地文化的黏性。正如孙胜所说:“28种生活方式,总有一种能打动人。”
新潮的文化在这里随处可见。每一处业态都富有吸引力,而这与露营的特性亦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事实上,将露营作为内容运作,加强场景化打造,为游客提供更多情感体验和消费体验,早已成为当下日照民宿行业的共识。
以海洋美学馆民宿为例,今年以来,该民宿先后推出“春日游园会”“沙滩烧烤酒吧”“毕业季派对”等不同主题活动,将露营地安置在海边沙滩。在这个碧海蓝天的天然幕布下,酒吧、咖啡、露天音乐会等融入露营场景,受到市民、游客热捧。
以露营作为催化剂,全市各处民宿入住率正稳步回升,院落里的“诗与远方”正慢慢找回往日的人气。
走出舒适区
一条转型升级的民宿发展新路
6月里的一个清凉夏夜,市民王媛媛约上三五好友,在不负云顶的户外帐篷里度过了她25岁的生日。美食美景相伴,让特别的日子更增添了仪式感。
同一时间,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月宿伯大尼露营地,欢唱的人们正齐聚在帐篷营地,用歌声分享着彼此生活里的惬意和美好。
这是日照民宿迭代升级、人气逐步回升的一个动人缩影。
近年来,日照积极引导民宿行业走出舒适区,挑战新机遇。通过积极发展“民宿+”融合型文旅新业态,不断创新“业态组合”民宿发展模式,丰富餐饮、购物、娱乐、体验等服务业态,延长多业态融合发展产业链条,不断激发旅游市场潜力,助推文旅休闲产业发展壮大。
去年,以丁佟路为主、平均年龄“95后”的主创团队,将任家台海边的废弃厂房打造成了颇具“摩登气质”的“初光和院”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精致的院落生活,更加入家庭KTV、电影院、咖啡厅、共享书房、玻璃花房等内容,打造了一站式旅宿目的地。
眼下的日照,“民宿+露营”“民宿+文创”“民宿+咖啡”等多元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市民休闲的新热点。
“我市民宿行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色,民宿不再只是提供乡间住宿的场所,而是增添了更多人文和文化内涵,让住客放缓节奏、放松心灵、享受生活。”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旅游市场的热烈反馈,今后我们将引导更多民宿经营者进行创新性改造提升,注入新潮、流行的文化业态,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