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一、新技术的定义

新技术是什么?我们与地方政府或景区接触交流时,经常会提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SaaS、AI等很多新的技术名词,总体感觉就是“高大上”,认为这才是先进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对于数字文旅来说,新技术的概念并不是所谓“在全国、全球领先的技术”。

首先,不要盲目追新。很多新技术刚刚面世的时候存在不成熟和配套技术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管理者、用户体验很差或开发成本很高。比如AR技术,基于现有技术、平台来说,其体验感很差,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数字文旅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管理者、服务于游客,不是要追求特别新的技术,而是选择成熟的技术,来保证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是成熟、稳定、可靠的。

其次,旧技术也可以在文旅行业中有新应用。比如远红外防火技术以前主要用于森林防火,对于景区尤其山地景区防火,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效果。又如景区某些区域不方便游客进入,在加装传统围栏的情况下,需要摄像头和行为识别技术等电子围栏形式来进行特殊标注,并在游客穿越禁区时及时报警。这些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应用了很多年,但在文旅行业则算是创新的应用。

二、5G带来的改变

1.主要载体的变化

5G时代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应用更趋于移动化,PC将逐渐变成传统劳动工具。5G时代的主要载体预计会重回App,或者衍生出新的载体。5G网络更高速,有利于大量数据和计算的云化,通过云计算、云应用、云存储功能,移动端设备的大量计算将在云端完成。现在有很多应用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比如语音输入功能,通过把语音上传到云端,进行识别后翻译为文字,再通过手机下发到对话框里,这是最简单的云计算处理及结果返回过程。

为什么现在很多App逐步被淘汰,而更多采用公众号、小程序呢?因为App安装体积非常大,现在一个文旅App体积小则50M,大则上百M,使用前需费时安装。相比之下,公众号基于H5页面,一个小程序体积1M多,安装、响应速度快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号、小程序也有缺点。很多新技术,比如AR,需要强大运算能力来实现优质体验,而小程序没有开放相应接口和功能,公众号采用H5页面,算力有限,因此高品质、好体验感的AR功能无法实现,想实现只能基于App。通过5G时代的高速网络、高速云计算能力,大量数据运算基于云化,手机App或许可以做到1M、2M的小体积。因此我们大胆预测,新的应用及更好的体验将通过App或者一些新的载体来实现。

2.设备性能更加强大

现在新的手机设备,比如华为P40,性能与三五年前的笔记本PC设备非常接近,其更新、升级速度比传统PC高很多。手机设备的高性能促进了更高体验技术的发挥。

3.更多人习惯通过移动端来获取信息

现在,很多人获取信息、服务的首要工具就是手机,其次是电脑,除一些老年人外,从电视上获取信息的方式已基本被淘汰。通过互联网实现高速信息传递,移动端是最便捷的,因此数字文旅也要更贴近移动端应用。

三、数字文旅助力文旅融合

如何通过数字文旅实现文旅融合?一是服务融合。为公众提供统一的文旅融合服务平台,同时通过运营、营销、宣传,促使平台真正活跃起来。二是细节融合。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旅游平台和文化平台做一个形式上的融合,而是要实现内容的融合、服务的融合、细节的融合,把细节互相穿插来实现融合服务。三是数据融合。把文化和旅游相关数据统一融合,我们才可以真正实现文旅大数据综合应用、文旅行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诗与远方的完全融合。下面举几个文旅融合的例子。

1.文化演出推广预订。现在很多文化演出上座率很低,甚至需要送票,这种情况多为信息不畅造成的。一方面,真正对演出有需求的人不知道相应的演出信息;另一方面,了解演出信息的人不会重复观看。有鉴于此,我们帮助河北衡水政府将未来几个月的演出、展览、讲座、培训、赛事等,通过一机游、文旅服务端等官方平台推广出去,让更多有需求的人了解演出信息,通过平台进行预订,从而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文旅融合。

2.文化团体撮合系统。我们调研时发现,一些市级演出团体、民间演出团体等为了拿到演出补贴完成每年的演出任务,并没有形成商业化良性运营。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或区县在举办桃花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时,希望通过演出带动气氛,但由于对演出团体缺乏了解,在整体氛围营造和专业性上存在很大问题。我们做文旅融合的时候,专门有一个文化团体撮合系统,在平台上介绍所有团体的规模、演出内容、强项、经典曲目、主要成员等,以及过去演出的照片、视频。这个平台帮助中小、民间演出团体对接有效需求,同时还可以提供演出视频直播服务,有利于演出团体的宣传推广。

四、创新要真实和真诚

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行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冲击。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文旅行业复工要求,包括百分之百的网络预约、限制客流等。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我认为,某些解决方案不具备实用性,比如更换票务系统来实现预订。更换票务系统往往需要更换闸机,加上管控平台、远红外监测体温,整套下来预算超过100万元,而且需要招投标采购,至少两个月才能建成投产,相对于景区恢复生产有很大滞后性。

目前,国际疫情形势严峻,疫情防控可能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针对防疫期间景区如何提供相应服务的问题,我们开发了一套文旅防疫产品。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恢复运营时,首先需要确定游客的信息及健康状况,为此,可让其通过健康码预约景区提供的相应服务。同时,景区还可以通过一套全流程体系,包括移动端和大数据端,来实现整个景区防疫物资和防疫行为的管理,包括网络预约、客流管理、游客健康申报、员工健康申报等。此外还有最重要的实时数据溯源,如果发现某位游客是感染者,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地判断出该游客的密切接触对象。

总之,在文旅行业采用新技术时,需要针对要解决问题的特殊性提供定制服务,而不是单纯地求新、求高大上。任何应用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游客,让游客更便捷地享受游玩乐趣,而不是徒增麻烦,或者给景区管理者增加支出。

五、小功能、小创造会有大亮点

1.大数据中心

在做大数据中心时,我们针对每个智慧景区、每个全域旅游系统的大数据服务基本都是定制化的,这是由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的。每个景区或地区在自身资源及管理者需求上都存在差异,会影响数据采集过程。因此首先要梳理客户需求,了解整个运营模式,然后才能提出我们的建议。

在数据获取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尽量使用系统自身采集的数据,而非简单从其他途径购买。比如一个区县级平台,游客预订每年会产生40万—50万游客信息数据量。这些数据包括游客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哪天来的,去了哪些景区等。通过自有系统采集到的相应数据,可以做综合应用分析,除了男女比例、游览习惯等传统数据,还可以做定向精准营销,而且营销成本极低。

2.AI识别

AI识别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应用AI识别技术,可以把传统纸质地图变成有声地图,游客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相应信息,包括文字、音频、图片、视频、VR等。再如实景展示,游客在博物馆想了解某个瓷瓶,但标牌很小,看不清上面的简介,通过AI识别功能,拿手机一拍,手机上就会出现这个瓷瓶的介绍,甚至三维展示、VR展示、视频等。

3.全民文保

在文物保护方面,相关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毕竟有限,因此需要全民参与。在文物上放置保护二维码,公众若发现有文物损坏,可以第一时间直接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系统后台或通知相应管理部门,这是传统技术在数字文博中比较创新的应用案例。

4.AI体温监测系统

AI体温监测系统可以非接触式地实现体温监测、辨别,同时识别人脸做相应记录。这个系统以前多应用于工业生产设备的温度管控,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将其引入文旅行业疫情防控中。

5.无人机

无人机在搜索、救援等服务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应用。一台无人机不是很贵,可以通过外挂不同设备实现不同功能。比如山岳型景区搜救失踪驴友时,如果在无人机外挂远红外成像摄像头,可以快速对整个山区进行扫描,锁定失踪者位置。在普通救援时,无人机可以将一些紧急物资,比如食物、水等空投下去。此外,无人机还可应用于巡查景区、解决拥堵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