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如何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可行路径,《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指出,要看到,一些地方为了搭上这列快车,一味造景观、建民宿、铺宣传,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不仅成效不彰,还给乡村发展造成了沉重负担。前不久,我国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等7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从内陆到沿海,从高山到平原,这些自然景观、人文风貌迥异的乡村,揭示了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关键:特色才是最大的吸引力。在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千村一面”终难长久,深挖本地资源,打造特色名片,才是立身之本。
“制定标准只是促进地方特色小吃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品牌加快‘走出去’的第一步”
——柳州螺蛳粉、扬州炒饭、西安肉夹馍……不少地方相继推出了当地风味美食统一标准。对此,《经济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指出,在不少地方小吃广受热捧的同时,小吃商家良莠不齐、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欠佳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地方特色小吃发展的堵点、难点。适时出台标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显迫切。标准的制定深化了地方特色小吃的文化内涵,更有利于美食品牌的打造,提升地方特色小吃的独特竞争力,对于推动餐饮产业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有积极作用。
“让偷拍盗摄黑产链条上的每一环都付出沉重代价”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件依法惩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设备犯罪典型案例。对此,《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指出,偷拍盗摄行为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不法分子在宾馆、民宿等私密场所安装偷拍设备,不仅偷窥了他人的隐私,还将偷拍内容制成图片、音视频进行传播,甚至以此牟利。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更是对社会正义的有力维护。
“制定合理的锁座比例参考标准,防止航司为了盈利最大化,过度压缩乘客可免费选择的座位资源”
——近日,有关“飞机座位被大面积锁定”的话题多次引发讨论。对此,《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面对乘客对大面积锁座的质疑,航司一方面强调锁座是为满足特殊需求和安全需要,另一方面却又在普遍兜售收费选座的增值服务。这种解释体系和实际行动上的反差,本身就容易让企业的“诚信”形象蒙上一层阴影。换句话说,很多消费者未必完全不能接受只有“花钱”才能选到心仪的座位,更多可能是反感这种模糊的选座规则。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