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艾丁湖望月

□ 支 禄

艾丁湖在维吾尔语中叫“觉洛院”,意思是“月光湖”。那年中秋,我去艾丁湖望月,寻找一个人的诗与远方。

薄纱隐隐拂动的天边,光晕慢慢地波动,看来月亮开始动身。随着时间推移,光晕越来越大。月亮探出半边脸,仅仅花费了一口气的时间,在柔和似絮的浮云簇拥下,一个跳跃,顺顺当当,跃到人们的眼前。

就这样升起来了,这中国大陆最低点的月亮。

宁静中,苍苍茫茫的大戈壁,穿上了一件银色的纱裙,也像整个湖底,梦铺得满满当当。

月亮又大又圆,一步一步,往头顶挪动。在上升中,慢慢地变小。等快到头顶,变得更小了。猛然想起课文《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刻,面对头顶的月亮,我将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话稍做修改:“日”改为“月”。

席地而坐,目视东方的人,犹如北方的麦子,一个个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戈壁草也跟着从石头缝里站起,如根根银色的钢针,一棵棵挺得笔直,手指轻轻一拨,竟然发出嘣嘣响的钢音。

隐居草丛的蛐蛐儿,雅兴也来了,不忘弹一支久远的歌谣。瞭了一眼四周,死活看不到蛐蛐儿的踪影,也就不知道,它们怀里到底抱着什么样的乐器。

一只土拨鼠妈妈腾出时间,带着几只土拨鼠娃娃匆匆忙忙地从眼前奔过,像是去找一块好点儿的地方赏月。平常,土拨鼠土里来土里去,难得看见它们用大把时间休憩。现在,只因头顶的这轮圆月,值得它们倾家出动,来抚慰苍茫的心。

水中,不安分守己的鱼儿,时不时,偷偷地,为头顶的月儿吹两三个泡泡儿,是乐是忧,水中事更难知道。

“哗啦”一声,一只鸟从芦苇丛中火急火燎地飞出来,箭一样直直冲上碧霄。也许它将看月的事忘到脑后,无意间瞅了一眼天上,月亮亮得踏踏实实,一下子心动了。鸟儿已习惯于栖息高处,就不得不寻找一棵树、一座山,一根水泥电杆也可以的,可飞了一圈又一圈,还是很难找到。终于牙一咬,头一甩,去了遥远的雪山。

石头,一一醒来,顺着长风,挺胸而坐,一改平日的铁石心肠,一点一点地柔软起来了,一抹,竟然哭得湿漉漉的,又在思念另一个,或者一群,随风远走高飞的石头。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水中央。看久了,发现藏着一个悠远的梦。

风过,明镜般的湖水,泛起丝丝涟漪。左看右看,一湖蓝莹莹的胡麻花儿哟,又清澈得倒像一个人的眼睛。湖水周围的芦苇像长长的睫毛。那芦苇随风翩翩起舞,就像一个娴静而安详的美少女,不停地眨着温馨的眼睛,一张一合,童话般迷人。

月光犹如万千光亮的银针,悄咪咪地,挑开记忆的史册: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就从光亮处缓缓走来。

两千多年前,出使西域的张骞,一杯浊酒半杯月光,仰头一饮而尽后,坐在最大的石头上,一点一点思念万里之外的家。投笔从戎的班超,一壶月光作酒,足足洗掉浑身上下的尘烟。楼兰国的鄯月光也曾在这里望月,后来她打马去了洛阳,不忘用名字带走一片艾丁湖的月光。

大唐诗人岑参往来于火焰山、交河、赤亭等地。在月光中,他一把勒住马儿,迎风而立,遥望长安。萧萧马鸣过后,月如飘雪,落满了戈壁,顿时,一句“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引出“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壮阔!

在这柔和的月光下,高昌国王麴文泰与玄奘谈经论佛后,结为拜把子兄弟。一份豪礼让玄奘从此踏上衣食无忧的西天取经路。也是在这样的月光下,麴文泰郑重地叮嘱:“不要忘了三年之约,等你啊!”从此,麴文泰常来到艾丁湖畔,坐在石头上望月。一棵戈壁草心知肚明:还不是希望看到打马而来的玄奘。

万里银波跃动,左宗棠抬棺出征,植柳向西,百年来春风欢欣鼓舞,年年度过玉门关,来安抚让风沙吹打的心。林则徐荷戈西戍,大力开挖坎儿井,浇灌万亩良田,如今,一口“林公井”,满是流动的月光,绿了戈壁也绿了人心……

还有无数南来北往的客商,一个个站在这里。月光照着中原的丝绸、罗马的金币、印度的玛瑙,也照着风尘仆仆的疲惫。

我猛然想起来了,月亮,犹如一盏神灯,在中秋之夜,能点亮梦中漫漫回家路。

咬一口月饼,抿一口老酒。不一样的故乡,不一样的月亮。尘世,斗转星移,也许唯一不变的,就是故乡的月亮。

一个人的心中,故乡的月亮灯一样亮着,再大的风沙也不会吹倒。

月亮向着西天落下,人,迟迟不想回去!

2024-09-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7546.html 1 艾丁湖望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