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西吉龙王坝村

共建美好家园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西吉县龙王坝村,全村面积4.13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428户1599人,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乡村游模范村”。近年来,龙王坝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态立村、文化兴村、旅游强村、‘三交’活村”为发展思路,不断打响“西部福地石榴红,吉祥如意一家亲”品牌,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绘就“一起生活、兄弟合伙,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西吉县龙王坝村已成为乡村旅游促进民族团结、带动共同发展的典型示范村。

聚焦“农文旅”,丰富“铸牢”载体

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旅游景区铸魂提质三年行动,全力推动各族群众在交往中相互理解尊重、在交流中相互包容欣赏、在交融中相互学习帮助。

一是“旅游+文化”让“铸牢”有形。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花儿、社火、秦腔、广场舞等活动,通过窑洞展示展现剪纸、皮影、刺绣、砖雕等非遗项目,让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旅游+文化”吸引游客。二是“旅游+教育”让“铸牢”有感。依托将台堡、单家集、红军寨等精品旅游线路,不断丰富红色研学教育活动,把红军胜利会师将台堡、单家集夜话等融入景区景点讲解词,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三是“旅游+科普”让“铸牢”有效。依托“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合理布局科普标识牌、微景观、宣传栏和科普e站,统筹传统科普和“互联网+科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科普教育全过程、各环节。

聚焦“食宿养”,建好“三交”平台

围绕吃什么、住哪里、干什么,大力丰富滑雪、采摘、康养、民俗等旅游体验项目,让景区成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

一是吃得舒心。打造闽宁特色小吃街,让九碗、十三花、土豆宴、全牛宴、杂粮馍、浆水面等“西吉好吃头”成为游客首选菜品,搭配芹菜汁、罐罐茶、枸杞原浆等“西吉好东西”,让游客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吃得舒心。二是住得舒服。打造闽宁福清乡村民宿群落,改造建成窑洞宾馆、星空酒店、民宿民房310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旅游打卡,在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体验民俗文化中不断增强生活感、融入感、幸福感。三是养得舒坦。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建成村民林地资源入股合作的康养基地,联合中国商飞、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共建大健康产业学院,延长“森林+康复疗养”产业链,推出中草药、生态鸡、森林蜜蜂等康养产品,让人们在宜居宜游宜养的环境中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聚焦“学购游”,打造“六共”基地

紧盯学有所得、物有所值、游有所乐,全面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基地。

一是打造共居共学基地。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六盘山干部学院培训基地作用,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自治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青海省海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等,累计培训2.1万余人次,让区内外各族学员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在共居共学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打造共建共享基地。坚持高颜值生态、高共情团结,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种植林下油牡丹2000亩、金银花1000亩、红树莓120亩,养殖生态鸡近万羽,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过去的不足2300元增长至2023年的1.55万元,良好的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是打造共事共乐基地。发起成立全国乡村振兴人才联盟,与全国31个省份的41个村建立结对交流关系,实现特色农产品互换共赢、人才互助共进。游客与村民们一起参加篝火晚会,共跳广场舞,在“学购游”中不断增进共同性,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

2024-09-05 共建美好家园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7802.html 1 西吉龙王坝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