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郝 宁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近日,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就石窟寺保护理念、技术、数字化探索等进行研讨交流,助推“丝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保护水平提升 影响日益增强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国家文物局最新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近年来,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保护理念更加完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保护工作逐步向预防性保护、整体性保护转变。
“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融“价值阐释—监测预警—环境控制—灾害治理—保护修复”于一体的中国石窟寺综合保护理念成为共识,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了敦煌研究院逐步总结形成的古代壁画彩塑、石窟寺崖体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石窟监测预警、文物数字化等成套关键技术体系。“目前这套关键技术体系不但应用于莫高窟等6处石窟的日常保护管理,而且应用于16个省(市、区)的20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苏伯民说。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汉龙介绍了微生物文物修复技术最新成果。这一绿色环保技术已在大足石刻上得到应用。刘汉龙说,科研人员与考古文博界加强沟通交流,进行跨学科合作,为石窟寺保护带来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在与论坛同步举行的“中国石窟寺保护成就展”上,展示了青海省开展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制作、云南省石窟寺本体和环境监测体系等科技赋能石窟寺保护的典型案例,展现了石窟寺保护技术的创新、管理方式的革新以及展示手段的多样化。
数字应用创新 吸引游客探秘
在“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里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精美的塑像仿佛触手可及,沿着“飞天”专题游览路线与九色鹿等虚拟形象合影留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探访石窟寺,感受石窟的历史文化魅力。石窟寺景区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展示利用水平、开展对外展览交流以及提高景区数字化水平,向更多游客展现石窟寺的魅力。
论坛上,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雷政广分享了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多款“数字敦煌”产品。雷政广介绍,从1979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到2023年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44年间莫高窟接待游客量增长了100倍。今年以来,莫高窟景区已接待游客216万人次。
“我们一直秉持‘开展负责任的文化旅游’理念,通过制定开放的管理流程、核定景区游客承载量等措施,在保护好现有历史遗存的同时让游客拥有优质的参观体验。”雷政广说。
正如敦煌研究院所做的数字化探索,众多景区的创新性举措吸引更多游客“探秘”石窟寺:云冈石窟景区开发数字扫描和3D打印技术,游客可凭借VR眼镜欣赏石窟、沉浸式体验历史遗迹的魅力;大足石刻景区深入实施景区保护提升、数字活化等工程,让游客能更加方便快捷地领略千年文化遗产魅力……数字化建设在景区传播石窟艺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伯民认为,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游客参观模式有效缓解了旅游开放和文物保护间的矛盾,为石窟等脆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借鉴。
国际交流合作 共促传承发展
论坛上,来自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分享了目前在石窟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石窟保护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保护现状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关注重点之一。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高级项目专家玛萨·丹玛斯介绍了《甘肃省石窟寺保护管理导则》的诞生过程。该导则由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等三国四方专家共同起草、编制,为甘肃省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管理提供指导。
据了解,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敦煌研究院等中国文物保护机构与盖蒂保护研究所、意大利罗马修复中心、东京艺术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的石窟寺保护研究合作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包括气候变化等在内的不确定因素给石窟寺保护带来的诸多挑战成为现场专家关心的话题。“这些挑战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还影响着全球的石窟寺,研究保护更需要国际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
韩国国立中原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赵相淳说:“此次来参会是想学习中国石窟寺的保护管理经验。”赵相淳认为,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经验对韩国乃至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法国塞吉巴黎大学教授文森特·德塔尔说,遗产科学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确保后代传承以及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至关重要。未来将全面发展遗产科学,通过整合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来保护和理解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发展和保护水平的提高。”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际合作当中,支持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更多地“请进来”“走出去”,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