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3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专家学者为中轴线遗产旅游管理服务建言献策

□ 本报记者 魏 彪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给北京旅游发展带来了哪些新机遇?如何进一步提升遗产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在近日举办的北京中轴线遗产旅游管理服务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管理与旅游创新发展展开交流。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认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大成果,对于促进首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都城空间规划之轴、国家礼仪之轴、民族文化之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见证,凝聚着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认为,要继续加强北京中轴线整体保护,将整个中轴线博物馆化,建成活态的、生态的、虚实相结合的“一主多辅”博物馆体系。同时,通过“走读中轴线”研学活动和数字化展示,有效提升公众对中轴线价值的认识。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说,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抢救性保护,还包括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体现原真性和传承性。中轴线的保护和活化应当超越单纯的物质保护,通过文化空间功能的营造,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连接,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与人文共生的活跃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因其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更因其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建议,进一步发挥北京中轴线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密集区优势,以编制“北京中轴线世遗旅游规划”、构建北京中轴线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为统领,设置多语种在线游客中心,设计主题深度游、City Walk游线和统一的标识标牌,打造北京中轴线特色IP。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认为,中轴线作为一个开放、带状且高密度的文化遗产,其旅游和居民生活的混合特性使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要重新界定旅游功能,创造性地在中轴线植入休闲元素,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平衡高端业态与普惠型体验。要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游客管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调适遗产消费影响;推动服务标准和产品体系建设,加快会展业发展,延伸遗产产业链条;实现利益分配和多方文化融合的遗产价值红利共享,使中轴线成为政府、居民、游客共享和全世界保护利用的典范。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城市规划传统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介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世界贡献了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向国际社会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有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落实中轴线旅游管理服务规划编制和旅游配套服务工作,推进中轴线文旅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利用,助力北京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2024-08-13 魏彪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6898.html 1 专家学者为中轴线遗产旅游管理服务建言献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