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主办的“四川科技小记者”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暨飞星榜全国青少年智绘科学书画展启动仪式在四川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与艺术创作热情。
活动开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通过视频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创作热情,为即将启动的“飞星榜”书画展预热。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执行馆长贾李斌介绍,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能在参观体验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扬起创新的风帆,驶向梦想的彼岸。
“四川科技小记者”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上,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这些单位包括院校、科技企业、科普基地及中小学校,它们将携手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科学实践机会和平台。
随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长苏涛宣布“飞星榜”全国青少年智绘科学书画展正式启动。苏涛鼓励青少年们积极参与,用画笔描绘自然科学,展现他们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和梦想。
“飞星榜”全国青少年智绘科学书画展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集作品。优秀作品将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展出,并被收编进博物馆的游客导览手册。同时,创作者还将获得社会实践证书等。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3位专家为青少年带来精彩的科普讲座。
来自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科普室的郭垚在题为《化石法医:恐龙骨头会说话》的讲座中,引领同学们走进了神秘的恐龙世界。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生物学家如何通过研究恐龙骨骼化石,揭开恐龙的多样死因,让听众们了解了“恐龙法医”的日常,为在座的青少年听众拓宽了创作思路。
来自四川省诗书画院的罗婧文带来了题为《地质学与中国画》的讲座,展现了自然科学与美术结合的魅力,并介绍了如何将绘画作品创作成文创丝巾;嘉宾明先林则重点讲解了图形化思维在面试答辩中的应用,为青少年的学业规划提供了宝贵建议。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与讲座嘉宾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