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 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记者日前走进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时,《寻梦牡丹亭》实景演出正在上演。
行进式的演出、巡游式的表演,字字珠玑、低吟浅唱,水袖轻盈、余音绕梁。演出演绎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整场演出以简驭繁,用抽象写意的美学手法,吸引游客们沉浸式感受戏剧魅力。
抚州古称临川,自古人文鼎盛,涌现出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一大批文学大家,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昌)桥上晒文章”,短短一座文昌桥有着800余年的历史沉淀。桥边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便是进出抚州的重要通道。
2015年起,抚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作为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头号工程、城建项目的头号工程、文旅项目的头号工程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
“这里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故里,是他的出生成长地、文学创作地和安息地。文昌里还是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活态展示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修缮改造过程中,抚州对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进行了分类保护与整治,遵循“只修不拆、修旧如旧”“保持风貌特征、优化使用功能”原则,采取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方式,尽可能多地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护、修整,尽可能多地尊重历史、保存原貌。
如今,文昌里完整保留了玉隆万寿宫、文昌桥、汤显祖家族墓等文化古迹,三角巷、东乡仓、官沟上、太平街、竹椅街等13条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巷街道,高士第、儒林第、双峰第等50多处明清历史建筑,建成了寻梦牡丹亭大型实景演出地、中国戏曲博物馆、汤显祖家族墓陈列馆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二胡、戏曲、踩高跷、提线木偶等民俗表演精彩上演,成了街区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我是戏曲票友,平时在家有空就会和朋友来上几个选段。在文昌里,不仅能和朋友唱戏,还能和各地票友交流唱法,真是来对地方了。”福建游客刘先生说,走在文昌里,仿佛踏入了历史长河,感受古临川的繁华。
据了解,当前,文昌里正深入挖掘戏剧文化、才子文化、商帮文化等资源,并通过引进文旅业态、建设文博展馆、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等方式,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下一步,街区将把临川文化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传承好历史文脉、保留住乡愁记忆、彰显街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