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面临各种信息及思想观念的冲击,容易出现价值观偏差等问题。因此,更需要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其政治认同感,培养其历史思维、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党史的理解、认知存在个体差异,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具体而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史明理,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材,大学生通过学习党史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及优良传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其次,以史崇德,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筑牢其理想信念基石。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红色精神内涵,继而在领悟过程中强化使命感、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未来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及时代责任。最后,以史为鉴,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会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学习党史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有准确、完整的了解。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等,以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首先,基于多模态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话语体系。新媒体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拓展教学内容,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党史信息通过图像、动画、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算法技术在局域网中推送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话题,吸引大学生关注话题并进行讨论,让大学生在交流探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党史,汲取精神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营造话题需要找准切入点,既要保证宣讲效果,又要保证内容的严肃性,党史学习教育要避免过度娱乐化。
其次,整合新媒体上党史资源,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影响力。新媒体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拓宽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渠道及传播范围,实际教学中也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可将包括优质红色影视作品在内的传统媒体资源,与包括党史人物专栏、党史纪录片等内容的媒体资源整合在一起,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范围、提升传播速度,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除融合传统媒体资源与新媒体资源外,还可以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举、融会贯通,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例如,利用VR、AR等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并引导大学生参与体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具象化;组织更多的线下党史学习教育,如带领大学生参观党史纪念馆、红色基地等,帮助大学生多角度学习党史知识、领悟红色精神。此外,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大学生在互动中增长见识、扩宽视野、开发思维。比如,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爱党爱国的理念信念根植于大学生内心深处。
再次,打造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是各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VR技术设计的交互式任务,可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分析所学的文献史料,对重要历史节点的重要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也应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的资源,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可以利用VR技术还原历史事件、红色故事,为学生提供互动式、沉浸式教学,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引人入胜;建设3D党史博物馆,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最后,发挥新媒体技术的隐性教育作用。将党史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推送给学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促进党史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在网络平台中传播党史知识,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给学生推送其感兴趣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做到以隐性的施教形式呈现党史内容。此外,还要注重防范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引导学生与不良文化思潮、错误观点进行斗争。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产生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因此,高校要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及理想信念。
(辛一凡,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2023年横向课题”陕西地方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23HX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