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民宿在线预订平台在总结春节假期相关数据时均提到,特色体验成为吸引用户预订民宿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记者在与5位民宿主交流时,也被反复提起。
同样是预订咨询,以前客人的开场白是:“还有房吗?”现在客人会问:“有什么活动安排?”
需求的变化正在倒逼民宿做产品上的调整。有业者感叹道,此前,民宿大多追求网红“人设”,只要把场景搭建好,客人自己打卡拍照,把周边攻略设计好,客人自己就去玩了。但现在这样的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客人,他们待在民宿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需要有更多的体验类的活动来消磨悠闲时光。
在春节假期,也有民宿主发现,“买买买”成为客人的消费喜好之一。上岁数的客群喜欢将当地的土特产当伴手礼带回家,年轻人则更喜欢个性化的文创产品,越有“土味”越受欢迎。比如,拾叶知悠民宿用当地白桦树皮手工制成的发卡特别畅销。树皮自然的纹理,让其变得独一无二,年轻人就喜欢这份与众不同。由此可见,简单的带货模式已经不能给民宿带来更多收益,需要更花心思推创意商品。
谈到春季市场拓展,东西南北中的民宿主都提到了研学旅游,特别是挖掘当地农耕文化的民宿,更加强调在这一领域的拓展,并与专业的研学机构展开了合作,甚至把目光落到了老年研学上。也许,“民宿+研学”在今年会擦出更多的火花。
“这个市场更卷了”,是几位民宿主人的共识。“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客人,我们拿什么独树一帜?”“周围已经有商家开始打价格战了,我们的底线要如何守住?”对于这些疑问,有的民宿主已经有了答案。
“无论在哪,总有民宿一房难求,也有民宿是一间卖不出去。差距在哪?就看民宿的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给客人提供的情绪价值。如果一家民宿只考虑房价,只强调入住率,那么最后只能把客人都‘得罪’了。”有民宿主一针见血。也有业者在考察一些原本很网红,后来无人问津的民宿时发现,连摆在客厅花架上的烛台都积了一层厚厚的土,一定很长时间没有动过。“这就是其经营失败的原因,很多消费者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如果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常换常新,又怎么可能留住客人?”
今年春节假期,记者采访的这几家乡村民宿的入住率都比较理想,有不少满房的。在问起经营之道时,多位民宿主提到了私域流量运营的关键性。
虽然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导流拉新仍是他们的普遍选择,但也有业者认为,新媒体运营的订单转化率远没有原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老客户的维护和口碑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运营私域流量,会让市场精准度更高。对于一些单体民宿来说,广撒网的成本投入较大,性价比较低。所以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放在原先积累的客群上,进行更深一步挖掘,或许会有更好的市场回报。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很多民宿主的社交媒体账号,不再只是推荐自家民宿,而是更用心地分享民宿所在的乡村之美。“大家要把思路打开,设法把乡村的人气带动起来,住宿产品自然就卖出去了。如何将自己的资源和乡村其他资源深度融合是我们接下来思考的事。只有整个村子好,民宿才能更好。”有民宿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