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历史教学在培育学员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如通过讲述和阐释国家历史,能够帮助学员建立起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可引导学员形成对国家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进而激发起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在培育学员文化自信方面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方法,通过深入的历史教学,能更好地培养起学员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内容上,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认同。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历史故事的讲述、历史人物的分析,更应当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阐述,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员从历史的发展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如构建起完整的教学内容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文化的渊源、历史名人的伟绩、历史遗迹的价值等,引导学员深入了解、细致品味,让学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对古籍典籍的阅读和解读,让学员“亲历、亲思、亲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形式上,推动历史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历史教学一直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历史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性活动。学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对历史学习提不起兴趣。此外,历史教学内容大多围绕着政治、战争等方面,对于文化、风俗、生活等内容涉及相对较少,难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导致历史教学的效果受到制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可以结合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举办相关的主题讲座或展览,让学员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可以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名胜古迹,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员参与其中。最后,可以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名家开展讲座,对学员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手段上,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向学员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场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通过投影仪展示历史名胜的风采、文物的细节,或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员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这种形象直观的展示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员的视觉与感官体验,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文物的理解与记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引用历史图片、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等丰富多样的资源,让学员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更多不同角度的历史资讯。最后,还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教学环节提升学员的参与度。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设计历史知识竞赛、角色扮演、虚拟游历等活动,让学员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内容。
评估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和评价。评估历史教学的效果需要明确具体的指标与方法。首先,可以从学员自我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豪感、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如通过问卷调查、学业成绩、文化作品创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其次,可以通过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方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历史教学对学员文化自信养成的影响。要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估,需要遵循一系列具体步骤,如明确评估目的和内容,明确评估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建立评估框架和体系;确定评估工具和手段,编制相应的问卷调查、文化作品评定标准等,结合课堂观察、作业表现等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评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学员个人信息、学业成绩、文化活动参与情况等,形成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反馈,通过与学员、教务部门、教师等多方沟通,让评估结果为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并不断完善评估体系,提高评估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在历史教学中对学员文化自信的培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员的历史情感教育,引导学员深入体验历史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历史教学也需要与现实社会和国家发展相结合,引导学员将历史文化学习与当代社会体验相融合,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
综上所述,探析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方法和实践路径,将有助于学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树立自信心,为学员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
(杨晓晨,赤峰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赵天政,赤峰市委办公室综合一科科员,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