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萍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公布了2019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任河池市宜州区委常委、副区长、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李金平被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这是对他两年多来驻守基层,克难攻坚、情系群众、甘于奉献的一种肯定。
让扶贫干部安下心来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金平,对于贫困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于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2018年,在河池市宜州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以下简称“扶贫工作队”)大调整时,时任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的他主动报名。他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投身一线,用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办一些实事好事,帮他们摆脱贫困。
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李金平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服务好宜州区516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既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扶贫工作不打折扣;又关心关爱队员,为他们建一个‘家’,让他们安心工作。”他说。
李金平的确做到了。当福龙乡京口村第一书记苏悠悠得知李金平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时,激动地表示:“我一定安心驻村,全力以赴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原来,苏悠悠是主动申请下乡扶贫的。然而在他驻村后不久,母亲冠心病犯了,需要人照顾,孩子又年幼,在宜州区祥贝乡小学任教的妻子请不了假,苏悠悠不得不经常请假回城处理家务。李金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与宜州区教育局沟通协调,成功将苏悠悠的妻子以轮岗的形式调回城区,保证了在苏悠悠下乡扶贫期间家中老人孩子有人照顾。他还协调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所有工作队队员及其家属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让他们享受到了120免费接送、住院优先安排等待遇。
让土特产品“飞”出山去
任职扶贫工作队队长后不久,李金平发现,宜州部分乡镇存在农业生产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的销售上,更是吃了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的亏。
任职期间,李金平将全局谋划与细节着手相结合,使出有效的三招,推动了宜州土特产品销售。
第一招是通过一体化运营模式,培育“乍飞拉”扶贫品牌。“乍飞拉”是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飞高村、拉甫村的简称。这三个村是宜州有名的“偏、险、穷”村,但三地出产的土特产却是“原生态”的代名词。李金平主动联系刘三姐镇,建议镇里将各村的特色物产集中起来,统一出售,打造品牌。他还有针对性地找到“乍飞拉”三个村和岩田村、谷洞村五个村的驻村书记,给他们分析国家鼓励扶贫的相关政策和各村的资源优势,引导五个村的第一书记将驻村帮扶资金共25万元集中起来,再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了河池市宜州区乍飞拉农副产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乍飞拉公司”)。针对当地的土鸡、百香果、青玉米、核桃等优质农副产品,通过“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打造产销购对接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供销机制,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
如今,“乍飞拉”已成为“三姐故里、歌海宜州”的代表品牌之一。乍飞拉公司带动了100多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今年公司销售额预计可达800万元。
李金平使出的第二招是利用多种平台,提高“乍飞拉”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他利用经常返回南宁的机会,联系相关厅局,推荐乍飞拉公司参加知名展会,促成乍飞拉公司成为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采购企业,将乍飞拉产品成功地纳入广西扶贫产品目录。
李金平还盯上了当下火热的直播。李金平发现,来自宜州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乍洞村驻村书记谢万举性格开朗、口才不错,会玩新媒体、能制作小视频。于是,他鼓励谢万举开直播,推销村里的农产品。而后,他陆续从乡镇一线工作队员中选拔、培养主播,还开设了一个消费扶贫直播中心,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线上、线下同步推广“乍飞拉”土鸡、粽子、肉牛条、蚕丝被等30多类扶贫产品。在2019广西电子商务行业大会上,“乍飞拉”被广西电子商务协会授予“广西电商网红品牌奖”,成为河池市唯一获奖的消费扶贫品牌。
李金平的第三招是身体力行争当带货能手。“大家都反映宜州怀远的糯玉米好吃,明天继续安排带货,每份5斤装,15元。需要请接龙。”每到周四,李金平都会在文化和旅游厅职工群里发布带货信息。去年年底以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他带货的土鸡、土鸭、土鸡蛋、百香果、粽子、辣酱等宜州特产,销售额达十几万元。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还在朋友圈卖了不少蚕丝被,总重量达600多斤。如今,同事们都称他为“带货常委”。
不仅自己带货,李金平还倡导扶贫工作队的每位队员都争当带货能手。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宜州区扶贫工作队队员带货总额超过7200万元。
让“三姐故里”名声响起来
河池市宜州区山清水秀,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发展旅游业有资源、有基础。在工作中,李金平注意将乡村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针对每个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对于有一定旅游基础的村子,他帮助村里继续筹集资金,强化发展后劲。宜州区古文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从2016年起,该村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旅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李金平到任后,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帮助村里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扩建了旅游项目。
今年8月4日,位于宜州区三岔镇合林村的九浪花瀑布正式营业,当地贫困群众就此吃上了“旅游饭”。这个景区就是在李金平的多方奔走之下得以顺利开发的。合林村拥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景秀丽的大河滩和瀑布等景观,具备旅游开发潜力。李金平和三岔镇党委书记韦光剑多次调研后,确定了旅游发展的方向。在他的努力下,九浪花瀑布项目被列入自治区乡村振兴项目,获得了3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
其实,到今年3月,李金平的任期就满了,但他积极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决定留任至全国脱贫之时。他说,下一步,他将联系自治区博物馆,准备开设消费扶贫产品销售点。同时,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服务中心增设消费扶贫服务小组。
“我要以更加昂扬的激情、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强劲的力度,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几个月持续发力,确保宜州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李金平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