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诗画浙江> 信息速递>

中国港口博物馆“浙海扬帆”临展正在展出,一块见证着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的古碑惊现甬江南岸的道头街老宅,目前已入藏中国港口博物馆。

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供图

经港博专家查找史料考证,碑文中的渊德观原位于甬江北岸镇海招宝山下,曾是一座非常有名的道观。关于渊德观的创建本身就源于“海丝”。据记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大宋朝廷委派谏议大夫安焘、起居舍人陈睦奉旨出使高丽,从明州定海(今宁波镇海)出发。出海前,他们到招宝山下一小庙拜祭龙神以及海神,祈祷一帆风顺。之后,二人平安航海回国,于是就到小庙还愿,奏请朝廷给小庙赐田五顷(碑上记载为四顷),并敕封庙额为“渊圣广德王庙”。到了崇宁二年,再赐额“崇圣宫”。大观四年(1110年),加封“助顺”二字,乃建风雨二神殿于左右。宣和三年,又加“显灵”二字,封风神曰“宁顺候”,雨神曰“宁济侯”。宣和五年(1123年),道士乃请为“渊德观”额。到了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十日,下圣旨封“助顺佑圣渊德显灵王”。之后庙毁于兵,到了绍兴二年重建。再之后,渊德观屡有兴废,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由镇海乡绅沈开祥、郑永锡再次发起重修。再后来,又经历民国八年(1919年)的重修,抗战后,镇海中学也一度搬到观内办学,直到20世纪70年代,镇海港建港还在其中办公,不久后被拆除。

古代关于朝廷赐田于寺观历来有记载。碑文的开篇就提到“四明寺观皆置田亩,而闻名天下者,莫如阿育王寺之范的碑也。”这“阿育王寺之范的碑”即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的唐碑“阿育王寺常住田碑”,记载了阿育王寺的来历及寺产田亩情况。

碑文后续又介绍了立碑的原因。渊德观创建于宋,当时有朝廷赐予的五顷田亩,但是由于“沧桑既变,往事全非。至明之季年,观之衰替已甚,而其田已不可问,此则事深可惜也!”可见,这是因为没有碑刻流传下来的缘故,渊德观所赐田亩信息都已湮没。为此,光绪四年道观重建后,就树碑镌刻记录捐助者的姓名及田亩资金情况,以垂永久。

关于宁波作为“海丝”港口的文献记载有不少,但是记录于碑刻的较为少见。因此,此碑对于“海丝”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浙东地区道教历史也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