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方勇 主办方 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方勇:打造文旅消费热点 努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要从3个方面打造文旅消费热点,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一要发挥灵魂作用,遵从文旅消费的“三个规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核心,文化是灵魂。第一个规律是“同根共情”,“同根共情”是文旅消费的源泉,情感一致,精神相通,才能更好推动消费。第二个规律是“同印共鸣”,因为有曾经的印象,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吸引消费者。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挖掘地方故事,为文旅消费提供养料。第三个规律是“同向共荣”,要把握文旅消费导向,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二要打造特色产品,筑牢文旅消费根基。数字化是时代的潮流,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传播常态,移动化、视频化、碎片化学习也成为新的模式。要赋予新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产业应以社会效益优先,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要创造新呈现,赋予现代表达形式。要形成新产品,构建新消费空间。要构建新消费业态、沉浸式互动体验、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商场、沉浸式博物馆等,让产品体现文旅消费的高度。

三要强化传播手段,点燃文旅消费热点。现代传播像流水一样无孔不入,传播的形态早已发生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传播,自然的变化是传播,社会繁荣兴衰也是传播。现在,生产者就是传播者,消费者也是传播者。要打造模式化传播。所谓模式化就是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并应用到其他地方,扩大文旅产品的功能价值,发挥其更多的作用。要强化数字化传播。当前,通过数据挖掘、算法推荐实现个性化传播已成为常态。要推进融合化传播。用文化提升各类文旅产品的内涵和附加值,用融合化扩大文旅产品的资产价值,让文旅产品获得更大的收益。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 主办方 供图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推进文旅融合 促进文旅消费 共享美好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城市、乡村、夜晚、数字、国际五大消费空间,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恢复,使之成为整体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要把握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迅速恢复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恢复,成为拉动整体消费增长、全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强劲引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

二要乘势而上,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一是出台文件强化政策保障。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就文件内容进行解读,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二是丰富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举办全国演艺博览会,培育演艺新业态、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质扩容,同时引导旅游业态创新发展。三是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围绕五一、中秋、十一等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组织各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费活动,同时开展“旅游中国·美好生活” “跟着季节游中国”等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三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一是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挖掘地方资源优势、文化底蕴。二是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鼓励开发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提高旅游场景创意设计水平,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等。三是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旅游业与体育、健康、商业、餐饮等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健康文旅、文体旅、茶文旅等融合发展新业态。

四要齐心协力,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一是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保障,督促各地做好相关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二是各地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实施消费惠民举措。三是市场经营主体要坚定信心,加大创新力度。四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希望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等也要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业界对话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蒋依依 主办方 供图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蒋依依:

体育旅游产业链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赛事,游客往往会因一项赛事奔赴一座城,如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赛事本身就是一个IP。当前,很多城市十分重视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将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打造紧密结合。冰雪旅游也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冰雪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吸引了不少国际游客。此外,以Citywalk、骑行、桨板等业态为核心的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以“村超”为典型的乡村体育赛事也成为体育旅游发展的亮点和切入点。体育场馆也是体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所,如何在举办大型赛事后,将体育场馆打造成为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载体,持续释放其影响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建立体育赛事体系,常态化举办赛事活动,持续性吸引游客以及差异化打造体育赛事也需要思考。

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一旦消费者掌握了某项技术就会重复消费。比如,不少滑雪爱好者会购买雪具,背着雪板到处飞。体育旅游的消费黏性很强,对于相关消费品的带动能力也很强。但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大部分体育消费人群是非专业人士,需要关注其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女性消费者、亲子家庭等消费群体的需求。

山东省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博 主办方 供图

山东省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博:

这几年,烟台市一直在加大旅游产品优质供给,提升行业发展动力,激发消费潜能,同时积极利用优势资源,深耕蓝海旅游消费。我们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实施意见》,激活海上游、海岸游、海岛游发展新动力,构建海上旅游消费新空间。主要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政策支撑发力,先后出台7个提振消费发展消费的政策性文件,出台针对争创省级以上旅游品牌和消费群体的奖励政策。二是从创新场景发力,积极培育三大类特色文旅消费场景,成为全市文旅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载体,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海上深蓝旅游消费场景。三是从消费环境发力,形成了公共服务与应需供给“双渠道”的旅游产品服务模式,构建起了旅游消费服务的长效机制。

仙境海岸、休闲海岛、鲜美物产及人文风情是属于烟台的IP,烟台打造城市IP的路径就是“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以烟台的旅游数据为例,今年1月至8月,烟台接待游客598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30亿元,游客量同比增长44.9%,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3.7%,收入的增幅大于接待人数的增幅。这是烟台不断加大优质产品供给的结果,也是推动旅游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答卷。烟台追求的是长红、长期的好评。目前,烟台正集中精力探索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进一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同程旅行副总裁李明浩 主办方 供图

同程旅行副总裁李明浩:

近些年,同程旅行从一家线上互联网平台发展为多元化、多样性OTA企业,不断与地方加强合作,推出一站式旅游小程序,供近60个城市使用;与众多航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丰富旅游航线;与各地酒店合作,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积极深化“互联网+旅游”,利用平台为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推流。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可以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服务供给端发力,由之前的服务至上转型为体验至上,在供给端进行新尝试、新拓展。二是打造强品牌、好产业链,让游客有更多选择。三是将产品发展为统一的市场、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宣传营销,打造独特的特色产品。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文宣产业研究院高级专家张从龙 主办方 供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文宣产业研究院高级专家张从龙:

随着ChatGPT的火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的突破,现在已经进入了智能创作时代。AIGC技术在文旅产业方面的应用,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性化旅游线路推荐以及定制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了解每一个人的偏好,推荐相对应的旅游线路及景点。人们出游时,相当于身边有了一个旅行管家。二是针对旅游景区提供智能导览服务。现在,很多景区也有客服向导,基本上是一种定向式服务。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让游客的游览过程中体验更加丰富。三是智慧营销层面创新。一些旅游景区通过数字人宣传,进行自动化营销,自动生成宣传文字、海报、视频等,加快营销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四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通过技术能够获取游客数据,帮助旅游景区优化线路,根据游客游览的兴趣点,推动旅游产品改造升级。同时,可以丰富文化创意产品供给,很多旅游景区文化创意产品雷同性较强,AI技术可以帮助创造定制化产品,降低创意成本、缩短创作时间。

(文字整理:范朝慧 黄高原 牛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