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吉时到,祭春!”2月4日癸卯年立春日,上午9时28分,在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内,随着司祭高亢的吟唱,九华立春祭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带着虔诚和敬意,依次向春神敬献花篮、供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办盛大活动祭祀春神,迎接春天的到来。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包括丰富多彩的内容,九华立春祭就是典型代表。

12名身着深色中式服装的礼仪人员依次从大殿正门走入,向春神献花篮;舞龙队将祭品送入神前案桌,24名祭祀代表手拎精心准备的青菜、水果、糕点等,依次置于案桌前;主祭、陪祭进殿,整冠洗礼、上香敬酒。“物阜风淳,风雨和谐。梧桐春色,福祉惠民……”主祭诵毕祭文,陪祭导唱《祭春喝彩谣》,“三衢春来早——好啊!”“绿野千里好——好啊!”陪祭每诵一句,分列两旁的祭祀代表们都会发出热烈喝彩,真诚朴实的愿望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1.jpeg

九华立春祭现场 郭子腾 摄

站在祭祀代表队伍里的苏双英大姐格外兴奋,她告诉记者,自己家族有三代九口人都在这场立春祭上。“左手边坐在观礼队伍最前排的就是我父母,他们俩今年一个94岁、一个96岁了。”顺着苏大姐的手指看去,两位老人端坐在祭春队伍最前方观礼,神情肃穆。“他们的腿脚都很不方便,但是坚持要来观礼。因为疫情,立春祭停办了3年,这次重新举办,全村人都很高兴。”苏大姐的两个姐姐和三个哥哥也在参祭队伍里,最小的是她12岁的孙子。“过一会儿他就和孩子们一起出来报春了。”

2.jpeg

祭祀代表队伍 郭子腾 摄

在立春广场,立春祭迎来重头戏——鞭春牛仪式。从村子中挑选出的孩童扮成牧童句芒,一边手持彩鞭鞭打春牛,一边唱着《鞭春喝彩谣》,老农则牵着角挂大红花的耕牛,开启新春第一耕。九华春祭非遗传承人、司祭龚元龙介绍:“梧桐祖殿是我国唯一一座供奉春神句芒的殿宇,九华立春祭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着华夏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和不息薪火。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等习俗,代表了千百年来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时到——开宗门——接春!”10时42分,梧桐祖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春来了!春来了!春来了!”24名身穿绿衣、头戴柳枝环、手提油纸灯笼的少男少女鱼贯而出,报春声响彻四方。接春水、取春泥、迎春树……在场的村民、游客体验了一把种春树,并领取装着五谷的新春福袋。

WechatIMG834.jpeg

接春现场 郭子腾 摄

“报春的少男少女都是村子里的孩子,从8岁到13岁不等,基本每年换一批。希望他们从小就了解、学习、传承这项非遗,一直保持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负责培训、带领报春少男少女的村干部童大姐对记者说。

衢州市民陈谦一家人驾车来观看立春祭,他的双胞胎女儿领取了新春福袋,正在辨认五谷。陈谦说:“我们一家刚从老家湖南省常德市回来就赶上了九华立春祭,没想到这个小村子里竟然有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习俗和我们老家有着很大差异,真是增长了见识,孩子们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梧桐祖殿对面的妙源村文化礼堂,一群老人正在整理服装,准备接下来的舞龙舞狮表演。今年69岁的苏培良算是这群老人里的“壮劳力”,因为普通话说得最好,他被“老大哥”们推选出来接受采访。“我们都是妙源村的,现在舞龙队有16个人,舞狮队有9个人,年纪最大的都76岁了。大家平时有舞龙舞狮的爱好,每到立春祭都自愿给乡亲们和游客表演。”在被问及经过3年疫情,今年立春祭重新举办心里有什么感受时,有些腼腆的苏培良却不假思索:“那肯定是开心啊!立春祭是我们全村老少都参与的大事,今年外地来的游客也不少,我们表演起来也更有力气了。”

5.jpeg

舞龙舞狮队伍 郭子腾 摄

近年来,衢州市柯城区挖掘、丰富立春文化内涵,培育民宿、农家乐业态,并通过打造立春研学基地、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助力非遗传承保护,不少人借此走上致富路。据统计,2022年,妙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1万元,全村200余名村民增收60余万元。

在距离梧桐祖殿不远的地方,“妙源人家”农家乐的幌子格外醒目。老板娘黄大姐正在麻利地备菜:“今天中午光是预订的就有8桌客人,我这个大厅只能同时容纳6桌,一会要赶快准备翻台,我和老公两个人忙不过来,还拉了嫂子来帮忙,已经好几年没有这么红火的生意了!”灶台旁码放整齐的手打春糕、喷香的时令蔬菜小炒,飘散着春的味道。

立春祭的最后,伴随热闹的节令鼓、舞龙舞狮表演,村民们肩扛供奉春神像的轿子在村内巡游,挨家挨户送上一株春苗,送去春的消息、传递春的祝福。祖殿戏台上,大戏要连演三天三夜。沿着村里的小路走去,只见每户人家的堂前屋后插满新鲜的松枝与翠竹,门上贴着鲜艳的大红“春”字,春天就这么热热闹闹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