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位于皖北平原腹地,辖14个自然村,共1326户50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206人,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近年来,晨光村将发展乡村旅游同脱贫攻坚结合,聚焦培育新型农民经营民宿,让原本破旧不堪的村庄旧貌换新颜,带火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使晨光村摆脱了“贫困村”的面貌。2016年以来,该村先后入选全省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获评AAA级旅游村庄、优秀旅游示范村、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晨光村农家示范小院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实现了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历史上,晨光村以小麦、西瓜、红薯、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晨光村党委结合村情,以“村党委+旅游乡村+产业链条”“党支部+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多方筹措资金,成立村级集体企业,流转土地60亩,建成优质桑果休闲旅游示范园。该村将桑果种植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相结合,与亳州汇仁堂饮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桑葚干、桑葚酒、桑皮、桑茶等系列产品。实施“引凤还巢”行动,成功引进亳州市观北生态园管理有限公司、亳州市宏鼎中药材合作社等7家企业,建成运营皖北恐龙化石谷等一批景区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

(二)实现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多年来,晨光村集体经济一直是空白。作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帮扶村,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晨光村突出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经验模式,五年来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吸纳了周边300余人的就业,直接间接带动70名贫困户脱贫。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8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0元。

(三)实现了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自2015年以来,晨光村在省、市、区三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指导下,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提升改善旅游交通道路,拓宽硬化主干道路10千米,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旅游标示牌,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2个,建成村级文化场所2个、移风易俗礼堂1座,提升农家书屋、农耕文化馆,极大地改善了旧日农村面貌,初步实现了从一个贫困村向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成功转变。5年来,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和安徽卫视、安徽广播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先后对晨光村推进旅游扶贫、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进行了采访报道。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建设,营造发展环境

近年来,晨光村党组织结合村情实际改选了三个党支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为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游客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满足了旅游发展需求。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农户+农户”“支部+公司”等模式混合经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旅游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运营过程中,坚持村集体的主导地位,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公建部分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并经营,所得收益归集体所有;特色产品种植、民宿内部改造及运营等由村民完成,在集体统一管理下,单独承担经营成本和收益;由集体投资的旅游及游乐设施可采取对外承包的经营方式也可招商,开发及运营商承担运营成本,并给予集体一定的管理费用。

(二)强化规划引领,激活发展潜力

在省、市、区文化旅游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晨光村2015年成为省级旅游扶贫试点村,并成功争取到安徽师范大学旅游扶贫规划公益活动支持,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派驻两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旅游扶贫发展规划,确定了晨光村旅游业发展“一核一轴一带四区”的发展空间布局,精准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旅游带头人和优势旅游企业,明确了九大主导产品及其配套项目,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划完成后,晨光村以集体名义投资兴建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开展一批精品旅游活动,按照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八个一”要求和创建标准,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点、农家乐客栈、旅游标识牌、导游词、导览讲解员等软硬件建设,大大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三)强化旅游特色,发挥带动作用

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探索“旅游+”模式,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旅游致富带富“晨光”品牌。盘活村民闲散资源,以贫困户通过学习、培训后自主经营或联合经营餐饮式、庭院式农家乐(农家小院)为突破口,组织动员群众发展民宿75间,年盈利40余万元。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活动,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主导、小农户参与的旅游产业化联合体。观北生态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的皖北恐龙化石谷旅游项目,以恐龙主题科普研学产品为龙头,建成化石博物馆、矿石库和住宿、餐饮等接待基础设施,开业运营3年来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亳州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种植香椿、秋葵、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拉动采摘经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旅游,人均增收11660元。鼓励支持引导有发展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组织村贫困群众参加了15场次剪纸、地方餐饮、手工艺和非遗技艺培训,举办了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结合亳州市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组织“桑葚采摘节”“药膳美食节”“书记代言”直播带货等活动,仅在2020年“第五届桑葚采摘节”开幕式活动中,2小时网上直播浏览量达13万人,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200余名群众参与服务工作,累计收益达110万元。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经验启示

1.旅游扶贫需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晨光村的旅游发展,重点依靠的一是土地优势,全村大部分土地都由群众自种,且经济效益不高,便于流转;二是区位优势,晨光村距市区不远,周边人口众多,且周边有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观音寺等一批景区,客源市场有一定的保障;三是特色优势,晨光村的果桑种植在亳州市声誉较高,能够满足市民的采摘需求。

2.旅游扶贫需要全面调动群众激情。旅游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带动群众致富,因此,必须要让最广大的群众参与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集体与能人的创业来引导群众意识的改变。晨光村在发展之初,就是通过村两委的干事创业,让群众看到了旅游业发展的效益。

3.旅游扶贫需要社会各界倾力支持。贫困村自身发展旅游业,资金、理念、市场等方面都比较欠缺。5年来,晨光村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门的指导帮助外,如相关企业的倾心帮助,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旅游企业的大力推广,投资商的资金注入,各级组织、农业、扶贫、交通等相关行业部门的鼎力支持等等。

4.旅游扶贫需要坚定目标持续发展。旅游扶贫,关键要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目前,晨光村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发展初期,真正见效还需要继续努力,只有旅游项目的全面建成运营并产生较好效益,旅游扶贫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未来展望

晨光村将牢牢把握乡村振兴重要发展机遇,坚持“提升效益,多元经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打造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带富致富晨光品牌,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案例点评

围绕“小果桑”,写出了旅游的大文章。晨光村围绕特色产业,先行规划,积极对接市场,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品质,既是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也是旅游发展的康庄大道。晨光村的实践突显了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富民、乡村旅游就业的功效和潜力,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发展道路的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