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内蒙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共带动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文化和旅游扶贫带动作用。

郑福田说,发挥文旅扶贫带动作用,具体而言要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要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为贫困地区配备流动文化车、流动舞台车,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试点和“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建设移动数字加油站,加强贫困旗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二要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支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发展,推动A级景区帮扶连带,支持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组织动员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三要推进京蒙扶贫合作。共同培育“首都—草原”“环京津冀千里草原大通道”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京乌旅游专列高效运营,构建京津冀蒙协同发展大格局。四要加强人才培养。组织专家赴贫困旗县授课指导,举办文化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班、传统工艺培训班,支持贫困地区开展非遗手工技艺传承、创意产品开发。选派优秀文化工作者为贫困旗县提供文化服务,支持乌兰牧骑艺术团向贫困地区持续输入文化资源,做到扶贫扶智。

郑福田表示,应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大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如推出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节目和剧目,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实用便捷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旅游。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应当凸显民族特色,强化民俗风情,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文化旅游风尚。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文物古迹、医疗康养、家庭民宿、手工作坊、民俗节庆、非遗技艺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游客参与度、满意度,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三要加大文化交流和宣传力度。组织境内外旅游企业、非遗传承人以及艺术家开展培训和交流,通过“旅游外交”“博物馆外交”等方式,集中展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