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乡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民农村再组织化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然而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和品牌打造。未来的乡村旅游要以推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发展思路,打破乡村的“原子化”状态,进而实现旅游目的地产权变革、组织和制度创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石城景区霞光绚烂,晨雾弥漫,古村落和古枫树在雾中若隐若现,如梦似幻。近年来,婺源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强村富民,推动乡村振兴。中新社发 张连华 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做出部署,其中就包括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根据文件精神,重点是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下半篇文章,巩固拓展改革成果。既要抓好运行机制的完善,推动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也要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同时,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经营权。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民再组织化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国内诸多乡村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资源有效盘活利用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发展模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不断涌现,其创新性特征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找到了有效的发展模式,各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更证实了其在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各地繁荣发展的乡村旅游需要参考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将资源整合,释放乡村旅游的共富效应。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重要产业形态,近年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场的青睐,涌现了袁家村、中郝峪村、明月村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前不久,2023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公布,我国新增4个,入选总数达到8个,位列世界第一,这充分表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城乡要素的同频互动,新流动性视角下城市各类要素,如资金、人才、知识等更是不断流向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目的地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的发展,有效加快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共同富裕进程。央视《新闻调查》聚焦浙江省“千万工程”建设,选取了余村、大竹园村、李祖村等典型村庄作为样本,总结了乡村发展的经验,证实了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组织化程度不强、农户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时有出现,影响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一些地方通过引入外来资本的方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但资本的逐利性可能会造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利益漏损和农户失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如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缺乏对资本的监管和约束,居民与外来资本产生激烈矛盾。实践证明,这种外源式的发展模式虽然有效弥补了地方投资的短板,但倘若没有制度约束,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团结动员乡村内部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发展是破解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从实践来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是推动乡村旅游组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其具有乡村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特征,可以将乡村内生动力有效激活,在外引与内育的互动下实现乡村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户的再组织化,未来的乡村旅游要以推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发展思路,打破乡村的“原子化”状态,进而实现旅游目的地产权变革、组织和制度创新。

以山东淄博中郝峪村为例,在返乡精英的带动下,该村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思路,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目标,形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制度化,市场秩序也从最初的混乱到现在的有序,农户之间通过利益捆绑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改变了过去竞而不合的局面。再如山东代村的新型集体经济,也是在乡村精英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做大做强乡村优势产业,不断推动三产融合,实现百姓共同富裕,

因此,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分散经营和市场无序问题,乡村旅游发展要迈向规模化、市场化和组织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一条有效路径。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了利益机制不协调和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各地要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区域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浙江“千万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就具有可借鉴性。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区域条件、资源禀赋等现实要素,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和思路,探索适宜本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资源价值增值、农户受益,确保发展模式能够引领乡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