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不仅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更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舞台、促进中外友好的桥梁和纽带”
——新时代如何讲好长城故事?对此,《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近些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多省市推出“长城文化+”文旅品牌,开展系列文旅活动,开放长城专题博物馆与展示馆,举办学术论坛、创意大赛、实景演出、体育活动,出版图书等,形成长城文化传播热潮,拉近了广大人民群众与长城的距离。
“用可亲可近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儿’,以新面貌、新气象让逛展融入百姓日常”
——近年来,博物馆正在积极适应变化,用可亲可近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儿”。对此,新华网近日发表评论指出,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平台和城市文旅流量的入口,也成为文化创意的源泉。博物馆开发的凤冠、藻井冰箱贴等出圈、破壁,将服章之美和古建精致融入日常。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彰显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