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是人们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资源的日益重视,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参与红色旅游人次逐年增长。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发掘运用周边的红色资源,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发挥好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功能,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运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功能,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将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德育的生动教材,有助于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的红色旅游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本色、底色、纯色”不变,为区域发展、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红色旅游资源是立德树人的“活教材”
红色资源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近年来,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成为展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有效方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红色旅游,有助于发挥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凝聚人心、培育示范、精神陶冶的作用,进而擦亮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红色资源见证着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将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统筹推进以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将红色基因渗透贯穿学生个人成长过程,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大课堂”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守正创新中激活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革命精神、人民立场等育人元素,有效实现从红色旅游资源到红色教育资源的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丰富课堂形式,优化红色教育模式
延伸社会课堂,增强育人成效。红色资源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之源,是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社会大课堂是对理论课堂、网络课堂的必要补充,各高校应通过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假期研学等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主动接触红色旅游,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寓教于乐,让红色教育更具特色、更有影响。
用好网络课堂,拓宽育人路径。近几年,众多旅游景点在网络出圈,成为新一代的“网红打卡点”,在带动旅游经济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要善用新媒体、智能技术等现代先进手段,通过制作红色文旅主题短视频、直播,利用虚拟现实、智能感知等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历史场景,增强参与感和沉浸感,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提高“大思政课”的有效性。
用好理论课堂,站稳育人阵地。提升理论课堂的育人成效,关键在教师。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在提升思政课教育的支撑作用,组织学界、业界专家大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将更多更好的红色旅游景点纳入思政教学素材库;积极引导教师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一线课题、实践教学,将红色旅游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推动教师提升红色旅游知识的应用水平,培养善用红色旅游资源的高水平教师团队,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成效。
将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立德树人“催化剂”
红色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出游需求,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推动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运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完善高校立德树人机制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当他们踏上红色热土,触摸历史痕迹,能更好地催生出对革命先烈的真切情感。
有助于塑造“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价值观念。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大学生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塑造,将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有助于培养“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红色旅游资源所展现的革命先辈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如坚定信念、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等,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在参观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些道德品质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的培养,将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成为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有助于建立“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人生志向。红色旅游资源所承载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激励大学生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通过了解革命历史,大学生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红色旅游资源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平台,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这种理想信念的确立,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叶绍义,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付泉,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本文系2023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实现学生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体系”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