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开诗
如今,到渔村体验耕海牧渔的生活,正成为海南乡村旅游的新风尚。
近年来,海南利用渔文化资源,以休闲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文体旅融合发展,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海南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渔村振兴发展。
变身旅游村
自8月16日开渔节以来,海口市秀英区荣山寮村的海滩就经常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原来是这里的沙滩鱼市开市了,市民游客围着渔获,现场交易起来。海口市民陈先生说:“渔船刚上岸,鱼很新鲜,我们就买了一些鱼。”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刮台风的日子,这种热闹的场景在沙滩鱼市天天上演。
荣山寮村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海鲜销售模式,在出海捕鱼归来后,渔民把新鲜渔获摆在沙滩上就地售卖,按堆估价,顾客公开叫价竞购。这种别具一格的卖鱼方式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村子里也因此多了咖啡馆、书屋、民宿、酒吧,形成了海洋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渔村游产业。如今,荣山寮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坐落于昌江海尾镇的沙渔塘社区,是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渔家村落。此前,作为《向往的生活》节目的拍摄地,沙渔塘社区火速出圈。近年来,沙渔塘社区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其具备滨海优势、拥有渔村特色,吸引了不少电影、综艺节目团队前来取景拍摄。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拍摄所用的蘑菇屋,现在改建成了民宿,一到节假日游客就爆满。”沙渔塘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带旺渔村游
9月3日,来自海口的林女士和朋友到荣山寮村游玩,体验古老的渔村文化。林女士说,漫步在荣山寮村,一边是由火山石砌成的乡村老屋,散发着岁月的沉香;另一边则是书屋、民宿、酒吧、咖啡馆等现代设施,充满现代时尚的色彩。“这里的夜间活动非常丰富,比如海鲜夜排档快闪、沙滩音乐会、渔夫市集等,我们玩得特别开心。”
荣山寮村村民王继武说,每到日暮西沉时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停车场上一位难求,沙滩上游人如织,游客们在此露营、烧烤、看日落,尽情享受美好时光。“村里发展旅游,我们村民跟着受益。”
荣山寮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严雨介绍,目前,荣山寮村积极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将休闲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以及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渔村人气越来越旺,有很多外出的年轻人开始回村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三亚后海村原是一个渔村,却因旅而兴,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内外游客汇聚的“冲浪村”。目前,后海村驻扎着80余家冲浪俱乐部,旺季时日均游客达3000人次。
后海村不大,一条长长的街道直通到海边,15分钟就可以逛完。但是街道两边布满了民宿、餐厅、小卖部、烤摊等商业设施。后海村利用皇后湾冲浪优势,配套渔歌篝火、电音、市集、沙排、冲浪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三亚后海持续出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目前,后海村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形成了“吃、住、游、购、娱”要素丰富的产业体系。去年9月,后海村与多部门联合成立了三亚后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管理后海片区,并计划将后海村打造成以冲浪为核心,集运动、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冲浪旅游风情小镇”。
亮出新名片
今年,琼海市潭门镇将赶海节转变为赶海季,推出了沙滩趣味运动会、赶海寻宝大赛、海鲜长桌宴等渔文体旅系列活动。其中,“108兄弟公”祭祀仪式是赶海季中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呈现千年闯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据了解,2021年,琼海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经过多年的发展,赶海季已经成为琼海文旅品牌活动之一。琼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太清介绍,琼海将依托其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渔村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不断探索旅游与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琼海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
而在荣山寮村,如今聚集了民宿、书屋、音乐餐吧、露营基地、冲浪俱乐部等新业态。海口市秀英区也以宜居宜业和美为主线,致力于把和美渔村与休闲旅游项目相结合,围绕滨海风情主题,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和美渔村滨海特色文化商业街。
“我们将继续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积极探索渔文旅融合发展,谋划沙滩音乐会、水上运动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持续打响荣山寮渔文旅特色品牌。”海口市秀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秀英区正努力将荣山寮村打造成乡村振兴渔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美渔村示范村、海口西海岸“最美渔村”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图片为游客在荣山寮村参观鱼类科普展 荣山寮村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