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勇海
眼下,文博场馆“人山人海”的情况频频上演,即便已有延时开放、增设夜游项目等举措,热门博物馆还是免不了一票难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专门类主题小众博物馆异军突起,以独具一格的展览、相对舒适的参观环境、生动有趣的参观体验满足了游客旺盛的参观需求,成为年轻人“反向旅游”的最佳去处。
小众博物馆何以吸引年轻人?首先,它们的展览独具一格,避免了“千馆一面”。小众博物馆的主题往往让人意想不到。山东淄博有中国课本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陶瓷琉璃博物馆等,寿光有蔬菜博物馆,青岛有骆驼祥子博物馆,济南有胶济铁路博物馆等。在“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有63座博物馆,其中包括地主庄园博物馆、咖啡博物馆、钱币博物馆、收纳时光等小众、特色博物馆。
五花八门的小众博物馆专攻人们的好奇心。“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此话用在博物馆上也适用。小众博物馆是个性化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内涵。比如中国课本博物馆,以1862年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小学课本为主要藏品,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学习场景,不仅填补了中国教科书历史馆藏的空白,也为百年教科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个博物馆是不是很独特?
其次,小众博物馆往往少为人知,年轻人“反向旅游”到此,可以避免人挤人、数人头,远离排队。它们可能没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却可以让受众深入了解某方面的知识,感受专业展览的魅力,得到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并且松弛感满满。当然,一些小众博物馆,随着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不断“种草”,成为新晋“网红”,火爆起来。这对小众博物馆和文博事业也是一种促进。
此外,不少小众博物馆往往采用“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让游客的体验更多元,也就更吸粉。配备文创馆、咖啡厅、互动区是基础版“博物馆+”,开设剧本游、解谜游戏、沉浸式表演等新玩法,是让年轻人告别“打卡式”逛博物馆的进阶版。比如,济南胶济铁路博物馆推出了解谜游戏《胶济档案:消失的宝藏》,围绕胶济铁路创作故事,利用馆体建筑特征作为解谜密码,引导用户通关,使观众在环环相扣的推理中获得知识。从原来十分钟逛完胶济铁路博物馆到现在的两个小时探索,解谜游戏赋予了参观者深度的文化体验。
总之,小众博物馆打破了“年轻”与“古老”的传播“次元壁”,为文化传承汇聚了蓬勃的青春力量,提升了年轻人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年轻人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期待更多小众博物馆涌现,并找到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也期待逛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旅游和社交方式,从博物馆这座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文明果实和精神滋养。相信有了年轻人与博物馆更热络的“双向奔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